老妪李氏一家本是本本分分,当家的李老汉也是一个庄稼汉,是地主马家的佃户,马老六虽然是友坪镇的一个地主,但是对自家的佃户还算不错。
只是马家的当家人马老六的儿子马家山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不过李老汉平时倒是和这马家山打不上什么交道,只和马老六有些交情。
只是没有料到,马老六在一次出外做生意遭到占山为王的匪寇所杀,马老六的生意就归了马家山的手中。
这下李老汉算是和马家山打了交道,但是更没有想到的是,今年的收成不好,马家山竟然直接在他们这些佃户身上,直接想要获得更多的报酬。
很多的佃户不得已将家中值钱的东西赔给了马家,可是李家却是没有什么东西去赔钱,于是,马家山就把主意打在了李老汉的独女李梨的身上。
甚至放下了狠话,如果凑不出地租,就要拿他的女儿抵债。
从前的一亩地十几文地租,到了马家山的手中,竟然变成了一亩地三两纹银,足足的三两纹银,不说以前收成好的时候,地里的收入到不了三两,今年一年的收入只有一两。
李老汉在城里给大户人家做短工的钱加起来都不够给马家山。
只是这个时候,如同话本中的一样,有一位天降的大善人帮助了他们,这个人就是李老汉在友坪镇做短工的一个大户人家。
这个大户人家姓王,乃是友坪镇有名的大户人家,比马家这种收地租的地主要多很多的财产。
来的是一位中年的儒生,儒生的样子就是那种世家的书卷气,和马家山那种泼皮无赖简直是一天上一个地上。
这位姓王的儒生为李老汉交了地主,甚至是没有要什么报酬,只是让李老汉在王家做了一年的短工,这就算是还了十年两的地租钱。
这么一位大善人,李老汉肯定是感恩戴德,但是王家也没有挟恩图报,一切都是按照规矩办事,没有半点逾越规矩的想法。
这让李老汉心中很是烦躁,时常唉声叹气,这么大的恩情不求回报,让李老汉觉得有一块儿大山压顶,实在喘不出气来。
若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算是一回事,但是明明是十多两的银子,就拿半年的工钱抵消,实在是让李老汉吃了莫大的便宜。
只是李家也是一家好人,怎么会随便占便宜,直到有一天李老汉从王家做活计回来,一脸的忧愁。
李氏问了李老汉原因,李老汉便是答道说是王家现在正在招丫鬟,于是他就想着将自己的女儿李梨送往王家为他们李家报答王家的恩德,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愿不愿意。
李梨虽然是女子,但是还没有到了嫁人的时候,再说去那等大户人家做个婢女,也没有有辱门楣。
于是李老汉报恩心切,便是将自家的女儿送往了王家做丫鬟,金额不多,本是十五两买李梨三年,但是在李老汉的一番讲价后,六两将女儿半卖半送了王家三年。
这第一年这位王员外对李梨还算不错,也没有做什么过火的事情,李梨也在王家做事勤奋,从王家的一个普通丫头做成了王家的二等丫鬟,享受一等丫鬟待遇。
这让李老汉感觉到很是欣慰,自家的租地换了一位地主,虽然价格肯定是没有先前马老六的那般便宜,但是也只是贵了一文,对于李老汉倒是可以接受。
再加上自家的女儿也出息了,等着做完三年的丫鬟出来直接一嫁人,李老汉和李氏也算是没有什么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