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们可以说得上是被蒋忠宇算计了,大临的朝堂很大,即使是分成很多派系,那也依旧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够全部记住的。
就像是沈均身边的经年与良辰二人就是帮沈均记住这些问题的人,而且沈均身边还有着两个书童,也是靖天司中的人一个叫银编,一个叫霜筒。(但是经年比较喜欢叫他们一个瞎编,一个饭桶)
卢阳王一派的那些官员还以为这只是和前几日一样的友好讨论呢,没想到就是一个陷阱。
尤其是一些虽然官职不小,但是阅历却很少的官员,和一些空有爵位的勋贵,几乎在听说这些事情之后,就是一种激愤的样子。在他们的眼里,没有直接想到什么党派之争,甚至于很少会去想到这些事情。
他们或许资质并不是很差,但是却是少了一些在官场上必要的东西,那就是戒备心。
而且那些喊话的官员并不全是卢阳王一派的人,也有很少一部分是中立派或者平帝那一派的一些憨货。
这群读书人不是没有戒备心,而是真正的缺少那种在官场上对别人事事防备的心,而且他们跟随卢阳王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平帝的昏庸,因为平帝平帝那些年的状态实在是太令人激愤了。
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那些空有一腔热血的年轻读书人,而那些勋贵则是因为平帝对勋贵的限制,而去选择跟随卢阳王的。
但是无一例外,都和他们的年轻少不了什么关系。他们之中的人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非傻又或者不聪明之人,因为那些读书人是一定会经过大临的科举考试的。
大临建国三百年来几乎就没有出现过世袭的读书人地位,有世袭的监生。
但而且对大临,对于勋贵的爵位继承也是有要求的。
那些子孙有问题的人,几乎是不能够得到所谓的正统爵位,大临一般会去选择他的侄子或者同族的人去接替他的爵位。而不是去选择他那些有残疾的子孙。
如果家中没有其他侄子或者儿孙有残疾,那么大临可能会给他们选择过激或者领养。但是实在对方不同意的话,大临可能会帮助完成他的心愿而进而选择他那个后代作为爵位的继承人,但是就算是那个残疾的后代成为了爵位的继承人,也会被大临皇室特殊关注,不会被允许上早朝,就连他的子孙也会被大临进行特殊关照。
所以说他们绝对是一群正常人,虽然说不能都说的聪明,但是绝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他们都放了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天真,就是过于相信了所谓兵部天官的一句话,他们会觉得这种位置的大人物是不屑于骗他们的。天官是对各部上述的简称。
但是当他们被自己身边那些老练的官员和身边那些已经年事已高的兄弟们制止的时候,他们也就明白了。原来所谓兵部尚书的话。其实不过是对他们的利用而已。但是木已成舟事已至此,多说什么事情也已经无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