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到时我们国家,我们的科技,我们的工业怎么办?现在是1993年,我们还不怎么信赖电子产品,可万一到了20年后,30年后呢?
未来的大趋势,没有芯片就要挨打,在坐诸位,包括谢老师都是芯片方面的专家,现在咱们可能落后人家5年,10年,努力努力可能也就追赶上了,有朝一日可能还可以超跃他们。
可是真的等我们落后20年,30年的时候,到时一切都晚了,我们可能想追都追不上了,无论花多少代价,都无法打破人家的技术壁垒,只能被动挨打了。
到时所有专利都在人家手上,所有最先进的光刻要也在人家手上,人家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巴统组织”来地我们实行禁运,你们说,这个情景你们怕不怕?担心不担心?”
哗~~~~全场所有人都为之色变。
第955章 忽悠外加画大饼
陈夏描绘的情景,在他的前世曾经就经历过一回,绝对不是他在危言耸听。
有关部门的人坐在会议室后面,听了有点皱皱眉头,因为这与现在国内的主流思想是想违背的。
80年代,包括陈夏所处的1993年,国内为啥对芯片不重视,这就要跟当时的社会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不仅仅是缺钱,
比如说,电子产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当时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是相当低的,就连政府机关里面,也主要是依靠纸笔记录,有几个领导玩过电脑?
那时候也没有现在大家都在玩的手机,国产汽车还是机械化为主,国产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也用的是最简单的芯片,甚至不用芯片。
这些领导自己都不接触需要芯片的产业,再加上“忠烈侯”这样的汉奸在旁边忽悠、鼓吹,自然而然,就没有人去重视芯片产业,觉得这是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
尤其是进口一条圆晶生产线,就是几亿美元,投资一家大型芯片厂,需要上百亿美元的时候,所有人都吓坏了。
于是渐渐的,“造不如买”的思维成为主流观念,甚至将国内的半导体相关厂家、研究机构都解散了,真正做到了“东方不败”。
每一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只能说那个时代的领导,眼光远没有棒子国、李家坡、湾湾这样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有眼光。
更不要提美日荷等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