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对徐大化这一年多工作还是满意的,至少修路,挖河这两条就超过他的预期,以一种颇为赞赏的语气,笑道:“嗯,徐尚书做的不错,未雨绸缪,正是你的职责,说说都有什么应对措施?”
徐大化没有因为朱栩的表扬就喜形于色,越发的沉稳道:“皇上,自永乐年间起,我朝就一直在疏通大运河,长江、黄河等有懈怠,不过,自崇祯二年起,也在不停疏浚,甚至挖掘了诸多支流,打通了不少河流之间的阻碍,这些都会有助分流,另外,臣已经命工部三名员外郎亲自去探查,还严令各延河县府密切观察,消除祸患,加筑堤坝”
朱栩听着不时颌首,筑路,疏浚河道都是属于基础性工程,其中附带着朱栩的诸多想法,比如方便各地之间的交流,商业发展,对抗旱灾,庞大的工程期,同样也是一种无声的财富再分配。
第439章 株连法
徐大化见朱栩点头,内心鼓舞,越发的滔滔不绝,道:“皇上,除了疏浚河道,各地也在清理大湖淤泥,建筑蓄水池,缓解灾情,已初见成效。另外,工部今年到后年计划修建三条官道,一条从京师开始,足以十辆马车并行,沿海而过,直到云南。第二条从京师,经河南,分叉到湖广,江西,湖广经贵州,再到河南,江西到广东,入广西,再到云南。第三条从京师,经山西,陕西,四川,再到云南,以此贯通全国。一旦三条官道修筑完成,各处到京师的时间,都将大大缩减”
徐大化在说着,刘时敏已经将大明地图摊开在朱栩眼前。
朱栩认真看去,微微点头,这是将整个大明都串连起来了。
徐大化见朱栩点头,迟疑着道:“皇上,其他地方并没有问题,陕西,四川两省堂议之时诸同僚多有担心。”
朱栩眉头也皱了皱,这两地都是民乱四起之地,烽烟不绝,而且地域庞大,不说会遇到民乱,单说数万人聚集在一起,就令大明上下不放心。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着,神色思忖。
陕西要修路那是必须的,可在灾情严重,谣言满天飞的陕西,动摇大规模民力修路,固然有利于赈灾,控制,可没有大军看护,也容易酿成大乱子。
朱栩想了想,道:“陕西,四川可以暂放,朕会命当地按照工部的要求,想办法去修筑,工部暂时不用管,其他地方先动起来。另外,跟朕说说造船的事情。”
徐大化应了声,抬手道:“皇上,在皇家政院,设有船科,专门负责研究战船,在天津卫也建有专门的研究船厂,黄铜效果非常好,坚固,耐腐蚀,一般的火器都打不透。船体比永乐年间的郑和西行之船大出一倍,以新的计量来说,吨位过万,装大炮百门,可在海上如履平地,红毛,佛朗机人也不足为惧!”
从熊文灿收集的讯息来看,红毛人与佛朗机人的关系日趋紧张,不时发生海战,只是一直没有决战,都在有意的避开,似都在谋算着什么。
朱栩知道,留给大明的时间不多了,红毛人也就是荷兰人要是成为南海亦或者太平洋的海上马车夫,对大明海贸来说将是一个大威胁,尤其是大明水师无力远洋的时候。
“要快!”
朱栩神色肃然,道:“建造的速度要快,下水要快,形成战力要快!南方海上的红毛人蠢蠢欲动,朕必须要在他们进攻我大明之前,有足够的水师消灭他们!”
徐大化知道这是责任,更是信任,他本就一脸正色,越发才沉稳,道:“皇上放心,这件事有臣亲自督促,定然不负皇上所望!”
朱栩对这点倒是放心,尽管徐大化有私心,持身不如东林或者清流刚正,可论起做事来,一百个清流也抵不上他一个。
没有党争,没有相互倾轧,无休止的扯后腿。
“好,需要银子,还是需要人,你直管说,要是有什么人你还请不动,朕出面去请!”朱栩道。
大明现在的文臣武将都很有“性格”,一个不好就辞官不干,甚至还来个“终身不仕”,一般人真是请不动。
徐大化越发明白皇帝的重视了,道:“是!臣已经请了李之藻,徐光启大人也有参与,皇家政院那边有专门的研究院,相信用不了多久,新战船就可以下水!”
李之藻,徐光启都是与西方传教士多有接触的人,还懂不少西洋语言,翻译了很多书,也都是专精的人才。
朱栩微笑,道:“嗯,做的不错。对了,听说你要乔迁新居,到时候,朕给你写个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