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孟兆祥与魏学濂惊奇的是,京城已经很少有这样潜心文学的人出现了,来京城的学子,哪一个不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两人都是一脸钦佩的看着曹鼎蛟,道:“曹兄虽然年纪少一些,可品性令人佩服,我二人今日受教!”
曹鼎蛟连连摆手,道:“二位客气,只是家里长辈说了,以前的没什么用,要学习新东西”
魏学濂与孟兆祥自然认为曹鼎蛟是在谦虚,拉着他换地方,要与他一醉方休,说到动情处,三人都相见恨晚,吵闹着要认兄弟。
在他们热闹的同时,原永平府知府,孟乔芳府上,也聚满了人。
孟乔芳本来在辽东做的很好,只是张问达成为辽东巡抚后,展开了“清肃”行动,主要就是针对那些与建奴“交勾”的人,孟乔芳有嫌疑,可是没有实证,因此被安排回京“另有任用”。
京里都传闻,这位可能进入户部,任一都司员外郎。整个大明都知道,户部乃是最为要害的位置,更何况尚书还是国舅,自然前途光明远大。
孟乔芳自然也是这么认为,在辽东多年,京城没有什么根基,到了京城没有多久,他就大开中门,广迎四方宾客。
这也是大明官员的一种本能了,只要有机会,尽可能的拉拢人心,师生,乡朋,亲友要想尽办法联络,也唯有这样,才能在官场站住脚,做成事。
纵使朝廷出了“九条规定”,严禁结党结社,强制解散了复社,清除了东林党,杀的人头滚滚,可近乎深入骨髓的结党之风,还是没人能阻挡。
第458章 科举泄题
孟乔芳坐在主位之上,望着熊文举,孙承宗等人,心里也大感快慰。
虽然他在明年的科举之中没有什么位置,可作为即将就任的户部都司的员外郎,那也是颇为显赫,说上几句无伤大雅的话那还是可以的。特别是,这些士子中第之后,如何跳过候选,直接入仕为官,亦或者去哪里,哪个位置,是好是坏,他这个户部员外郎,声音就显得重了。
至少,他有权直接从这些人里挑人,拉入户部。
熊文举,孙承宗都是才华横溢之人,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四年的科举中,三甲之上定然有名!
孟乔芳他自己也需要这些人的投靠,他还不到四十,有的是远大前途!
他面容堂堂,尽管从军多年,一举一动还是带着儒雅之气,含笑之间,显得很是礼贤下士。
熊文举性格冲动,遇事急切,见孟乔芳好说话,就开门见山的般道:“孟大人,听说明年的科举试题不同以往,不知道大人可有听说?”
对于这种打听科举试题,涉嫌透露考题的,以往一旦查实要么杖毙,要么腰斩,后果极其的严重。
往上追溯,弘治年间的唐伯虎舞弊案,唐伯虎等人直接被终生禁止科举,仕途断绝。而作为主考官之一的程敏政直接下狱,严刑拷打,哪怕后来翻案,也没撑过几天就死了。
程敏政当时是礼部右侍郎,主持编修《大明会典》,专掌内阁诰敕,这样的人,在当时看来,用不了多久,入阁参政是必然,前途一片光明,还有就是,与他一同主持的,就是弘治名臣,李东阳!
可见当时程敏政的地位非同一般,可一有泄题嫌疑,还是立刻被下狱,最终落得身败名裂,晚节不保的凄凉下场!
由此也能看得出大明朝廷对科举的重视,对科举舞弊的深恶痛绝,处置严厉。
只是今非昔比,延续百年的激烈党争,直接导致的就是朝局纲纪的败坏,结党营私成风,现在这种近乎套题的话已然能够公然宣之于口,旁人亦未觉得有什么。
熊文举话音一落,孙承泽等人都目露希冀的看向孟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