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是有抱负的人,又不是朱元璋后裔,这个亲王来的也不是那么正当,待朱栩话音落下,又接着道:“皇上,我大明祭奠向来繁杂无序,臣认为,当理清祭奠名目,仪程以及时间,轻重有序。”
张维贤与徐文爵两人对视一眼,脸色平静没有说话。靖王的话分明就是要突出年中的祭祀,以强化皇帝的功绩,简而言之,就是进一步拍马屁。
朱栩看了他一眼,又看向朱由检道:“皇兄,你认为呢?”
朱由检稍作思索,道:“皇上,臣认为靖王的话有理,不止是朝廷的祭祀,礼部,各地,乡间也都应该理清,天地,宗庙,社稷,陵寝,圣者,先贤等等,都应该有明确说法,以告天下,同时祭之。”
朱栩颌首,转向靖王道:“这件事督政院会议商讨,上奏文昭阁,若是没有瑕疵,开廷议,颁布天下。”
靖王连忙起身,道:“遵旨。”
朱栩也知道,今天是说不了什么正事了,看着众人,沉色道:“大雪封路,孙阁老等商议,出海,沿三岔河北上,明日中午可到沈阳,都去休息吧,有什么事,到了沈阳再说。”
一天一夜了,大部分都是文臣,一路颠簸,要不是为了见皇帝,估计早就撑不住了,众人也都起身遵旨,申用懋安排他们依次回房休息。
可朱由检去没有走,一直坐在那没有动。
朱栩好奇,看向朱由检道:“皇兄是还有其他事情要奏?”
朱由检这一路上也算是冷静了下来,这次朝廷平复辽东,功勋都会记在皇帝身上,明年皇帝又到了亲政的年纪,他这摄政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过他神色不变,看着朱栩,有些迟疑的道:“听说皇上有意调樊一蘅任甘肃巡抚,不知是真是假?”
范景文是叶向高的学生,虽然在上次东林党清理中没有恶行,可也被勒令辞官,顺天府府丞樊一蘅顺利上位。这樊一蘅之前是襄阳知府,不论是履历还是能力都很得傅昌宗,周应秋,孙承宗,毕自严等人赞赏,在政院也表现很突出,政务能力让朱栩刮目相看。
甘肃新设,又处偏远穷困之地,朱栩需要有能力的人稳住局势,这樊一蘅是第一人选。
朱栩不知道朱由检打什么主意,没有隐瞒的道:“嗯,朕是有这打算。”
朱由检道:“那顺天府府尹,皇上心中可有人选?”
朱栩眉头动了动,隐约明白了。范景文之前是文昭阁中书舍人,是朱由检推荐,朱栩才同意他上任顺天府尹。
这顺天府府尹,管理的是京城,乃中枢要害,往往都是皇帝心腹才能任命。
有很好的反面例子,宋太宗之前就是宋朝国都开封府府尹,权势滔天,他哥哥宋太祖驾崩后,他顺顺利利的登基为帝,那个时候宋太祖的在世的次子已经二十五了。
总之,这是一件很犯忌讳的事!
朱栩现在也有些看不明白朱由检了,若有所思的道:“皇兄觉得谁合适?”
朱由检没有犹豫,道:“臣举荐宣府巡抚陈新甲。”
朱栩神色不动,心下了然。
这陈新甲是万历三十六年的举人,注意,是举人,不是进士!
崇祯二年被周应秋举荐,推选入刑部,一路做到了刑部郎中,在秦良玉整肃北方四镇的时候,又被秦良玉看重,主持了一系列外事,包括修城,督粮督饷,甚至还有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