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坐在马车内,沿着官道,带着近一万军队,并没有多少隐藏。
他所过之处,官绅都异常的紧张,每到一处驿站或者停脚处,都有官员士绅聚集,嚷着要捐粮捐银子,还大喊支持“景正新政”,态度端正的有些过头。
朱栩通通没有理会,除了让大军休息,补充一些东西,就是不停的赶路。
在快离开南直隶地界的时候,坐在马车内,朱栩手里是一叠报纸。
第一张大页面是江苏右参政冯江峰的署名文章,他开篇就在讲述“纲纪”二字,然后历数近几十年的“纲纪”废弛,致使朝政败坏,党争四起,祸乱天下。他执掌刑狱司,直言接下来江苏要展开轰轰烈烈的打击腐败,维护“纲纪”的行动,要求所有人都必须认同,且要态度鲜明的支持,凡是模棱两可,言语含糊,要进行优先调查等等,同时也呼吁贪官自首,各地士绅百姓踊跃举报。
朱栩看着这篇文章,手里的糕点放下,笑着摇了摇头,道:“这冯江峰不愧是周应秋的同年,扯虎皮都扯的这么漂亮。”
曹化淳坐在边上,微笑着低头。
朱栩看了一会儿,又换了一张,首页鲜明的是来自许杰的。
许杰的身份比较特殊,乃是内阁的“钦差”,左参政,方孔炤都要对他“谦让”三分,他的文章自然不可小觑。
他的文章不算华丽,可也是有理有据,声称要江苏所有官员都是“廉洁干吏”,否则全部要罢黜,对官员的考核要注重“实绩”,打击官吏的“人浮于事”。最后话锋一转又提到了科举。
言称“科举关乎国之兴衰”,乃“天下第一等大事”,“莫重于其”,所以对科举一定要严格的“检视”,杜绝一切“颂之君子”,所以,今年的科举要“垂范景正”,“严之再三”。
换而言之,就是说,今年的科举将严格执行朝廷的禁令,但凡违规,一律禁止科举入仕!
朱栩眉头跳了跳,抬头看向曹化淳,道:“你看看,朕一直以为许杰缺少魄力,现在看来朕是看走眼了”
曹化淳接过来扫了一眼,笑着道:“科举关乎国之兴衰,官员决定国之存亡,许大人目光长远,果决敢为,皇上当嘉奖。”
朱栩拍了拍手,将点心盖好,依靠在厢璧上,摇头道:“朕想要普及教化,将社会变的相对公平一些,与其慢慢折腾,不如就来个狠心,割掉腐肉,乘着朕还控制得住”
曹化淳抬头看了朱栩一眼,没有出声。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大明国力看上去是蒸蒸日上,不管是军力还是国库都远超前朝,实际上却是一种假象,以现在的情形,想要支持这么庞大的军队,应付各地的灾情,各地各种浩大的工程,天下官员,衙门等等,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想挡都挡不住,以他的了解,这样撑不了两年!
“皇上应该也是知道了,所以才这么着急吧”曹化淳目光忧虑的看着朱栩,心里低语。
朱栩歇了一会儿,又拿起报纸。
这些都是积累下来,从应天府快马加鞭送来,所以并不是实时的。
朱栩拿到手里的这一张,署名是督政院副院正王北承。
他的文章,颇为老辣,站在国家的高度,分析了近年国库情况以及支出,尤其是皇帝内帑在几年前就花完的事情重点的提了几笔。然后又分析了各地的税粮,以“数据”的方式揭露了其中的“猫腻”,直指各地贪腐,转移税粮,偷税漏税,抗税等等,以一种极其严厉的语气进行了斥责,并且声称要挨家挨户的调查。
然后话锋一转,论及各地灾情,朝廷困难,皇帝的忧国忧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称“江苏富庶甲天下,承恩两百年,理应回馈”,又搬出太祖祖制,将士绅纳税进行了合情合理合法的进行无可辩驳的解读。
他还提出了“与民生息”的观点,在灾情,贪官污吏等等压迫下,百姓们生存艰难,应当进行减税,地主也不应该过度压榨佃户,需要制定合理的“租金”范围,确保佃户不会“怨声盈野”。
朱栩看着不时点头,王北承算是老奸巨猾,文章写的是声情并茂,该写的一字没落,又不会挨多少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