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维琏看着朱栩的表情,知道他在思索,话便没有停,道:“另外,现在粮食奇缺,商人囤货居奇,南来北往,谋取暴利,最终还是转嫁给百姓。臣认为,应该限制商贩,尤其那些出海的,应当全力召回,严禁再次出海。水师耗费巨大,臣认为当大为缩减,保有一定数额即可”
朱栩右手捏着下巴,静静的看着邹维琏,心里若有所动,没有打断他,静静的听着他说。
“福建多山丘,耕地少,臣认为陕西等地的‘农庄之策’颇有合适,请皇上准允推行”
“臣打算大力推行番薯等高产作物,作为抗旱的一个手段”
“今年福建预估减少三成,税粮税银,一定会如数上交”
朱栩本来还能听清楚邹维琏的话,后面却飘忽起来,似远似近,根本听不清,他只能面带僵硬微笑的看着邹维琏,做出一副认真倾听模样。
邹维琏不算庸吏,可以说是个能吏,干吏,可即便这样的人也有局限,受传统的思想拘束,一心的关起门过小日子,管他外面是狂风暴雨,还是坚船利炮,我自安逸,不管不顾。
邹维琏不是个案,他是一种代表性,甚至是普遍性,大明现在的大部分能干的官员都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思想洗涤”就越发的迫在眉睫,丝毫耽搁不得!
邹维琏说了很多,朱栩除了前面的也没有听到什么,等他停下,朱栩点头道:“嗯,奏本留下,朕再细细斟酌,明天朕找你聊聊。”
邹维琏听着朱栩的话,心里暗松,至少皇帝没有在福建找茬的意思。
这么晚来打扰本就不合适,邹维琏起身道:“臣告退。”
喻安性跟着起身,刚要说话,朱栩抬手道:“你留下。”
喻安性微怔,抬起的手放下,站在朱栩身前。
待邹维琏出了门,朱栩才道:“关于海外商民的事,有人弹劾你,你怎么看?”
喻安性眉头微皱,低着头,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
在巡抚衙门开议此事的时候,喻安性是坚决要求惩戒佛朗机人的,可巡抚衙门的态度相当一致,就是“不过问”,然后禁海,强迁回出海的商民。
第731章 海不平,国不安
巡抚衙门“不过问”的这种态度自然与喻安性起了冲突,虽然总督府在“危急时刻”听调于巡抚衙门,可在平时,位阶上,他与邹维琏是平级的。因此态度十分强硬,最后连邹维琏都没办法,不了了之。
喻安性的态度导致了后面有人弹劾他,邹维琏当着他的面与朱栩谈及了海贸的事,直接的给喻安性上了眼药。
喻安性心里飞转,摸不清朱栩的想法,可还是暗自咬牙,眉头陡然一松,沉声向朱栩道:“皇上,不管到哪里都是我大明子民,不能任由他人随意屠杀。边不宁,国不静,海不平,国不安!臣认为必须严厉清剿,正我大明国威,宣扬于海外,确保再无他人敢欺侮我大明,欺侮我大明百姓!”
朱栩眯了眯眼,看着喻安性的神色不动。
这喻安性的态度是迥异于很多人,哪怕是曹文诏,他更多的是想要建功立业,“国家尊严”的心思很淡,哪怕有他的多年熏陶,也依旧淡薄,没有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
可这喻安性的话隐隐有了一丝雏形,说的颇为铿锵有力。
朱栩颇为好奇,笑着道:“你是根据军院那些教材来回答朕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