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思忖一阵,对曹化淳道:“走,朕去见见他。”
赵平澜,徐如珂两人都心里暗吐一口气。皇帝给他们压力太大了,要是皇帝像在福建训斥邹维琏等人一样训斥他们,那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一辈子清名搭进去不说,怕是家人都羞于提及,对他们来说,真是生不如死,痛苦难当!
汤若望还是那样子,佝偻着身体,对着朱栩行礼,颇为恭敬的道:“汤若望参见陛下!”
他微躬身,目光却一直在打量朱栩,想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内心的真正想法。
明朝的两次演武他都在场,尤其是荷兰人,西班牙人全军覆没,怕是更让他心惊,甚至是不安!
欧洲现在纷乱不堪,以西班牙最强,不管是路上还是海上。荷兰人另辟蹊径,没有在陆上争雄,海上的势头却无人可挡,日渐与西班牙接近,可以说,这两国在海上代表了欧洲最强的力量,现在最强的力量都大明轻易摧毁,这影响力太过可怕,可能会在欧洲引起巨大震动。
当然,汤若望最关心的,是大明皇帝因为这些,会更加坚定的禁止他传教,甚至驱赶他们离开!
对于一个矢志将“上帝荣光”传遍世界的虔诚传教士,他决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栩看着他,能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与第一次见的不同,里面有了恭敬,发自内心的那种,朱栩眯着眼,微笑道:“平身,汤先生,陪朕走走吧。”
第769章 出使欧洲
“当然。”
汤若望不会拒绝朱栩,跟在他身侧,慢了半步,神态,动作都颇为恭敬。
朱栩在想着措辞,汤若望先开口道:“恭喜陛下能够战胜西班牙与荷兰,我相信大明附近海域,将不会再有威胁。”
朱栩笑着点头,道:“还要多谢先生。”
汤若望等传教士写的那些“口供”确实帮了朱栩大忙,让他看清了欧洲,也看清了南海的虚实。
汤若望出生在普鲁士,是一个极度虔诚的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对于西班牙,荷兰豆没有什么好感,他关心的是“上帝的荣光”。
汤若望在明朝多年,非常了解明人,能从朱栩的话里听出一抹“言不由衷”,还是接着话头道:“陛下,您能看到我的诚意,我以及我的上帝不会对明朝有半分的危害,我们希望您的百姓能生活的更好,有所寄托,这对陛下的大明,不会产生任何的威胁。”
宗教如果能那么纯粹,朱栩就不会这么遮挡,背着手,慢慢的踱着步子,忽然道:“朕也不妨与先生敞开说,你们的上帝终究是你们的,而不是大明的,你们来传教,不管是朕,还是朝臣,都心存顾虑,你们是在对我们的思想进行挑战,这其中的风险,你应该知道朕不能容忍!”
汤若望微微皱眉,默然不语。他传教的目的就是要将大明变成一个“洒满上帝荣光”的国度,显然这刺中了大明皇帝的逆鳞。
可他似乎又从大明皇帝陛下的话里听出了别样的味道,令他捉摸不透。
他虽然深通汉文,能讲一口了流利的汉语,甚至学识超过一般的进士,只是明人的一些隐晦的话语,沟通方式,他还是无法尽数揣透。
这个,即便是明人自己说话之间都要相互揣摩,何况一个外国人。
半晌之后,汤若望放弃了,抬头看着朱栩的侧脸,道:“陛下,我并没有要参与贵国政治的意图,上帝也不是为官之人,我可以向您保证,教会不会参与‘上帝’之外的事情。”
朱栩见汤若望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也不着急,微笑道:“先生,朕的意思是,传教这样的事情,不应该操之过急,不仅是朕,整个大明都对你们不了解,朕希望能在大明建立一所神学院,研究,发展神学,包括你的传教事业。”
如同佛教一样,大明需要自己的佛教,而不是印度的,所以“上帝”,大明也不需要海外的,应当是大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