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看看。”朱栩吃完早饭,便领着人兴冲冲的出门。
他对李邦华的这个农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亲眼看看。
曹化淳连忙让王一舟准备,跟着朱栩,前前后后都围的密不透风。
现在水泥路普及的很广,不过除了镇中心一带,其他地方都还是沙土路,泥泞难行,而且还要承受周围异样的目光。
朱栩带着一大帮人,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走,只能在一些地头看看,或者站在高处俯视。
朱栩来来回回的走,将小镇四周都转遍了,把这个农庄大致的给看了个清楚。
“有意思”
朱栩在回去的路上,笑着说道。
曹化淳,王一舟都不明所以,却也没问。
朱栩手里拍打着折扇,慢慢踱着步子,面上带笑。
这个小镇四周,分别有几个大仓库,派有士兵把手,显然里面是粮食。围绕着粮仓,是一队队青壮,在集中劳作,出出入入,不管是水,还是饭都是公用,不分你我。一些妇人也是成群结队,都很有目的性的做着事情,没事偷懒,也没谁坐在一旁观望。
从这表面就能大概看出这个“清山庄”是怎么运作的,只是里面的管理朱栩还不清楚,不知道李邦华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也无非是“恩威并重,赏罚分明”八个字,可以说李邦华的组织能力相当不错。
窥斑知全豹,朱栩心里是放心不少,对李邦华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也是转了大明半圈,唯一让他感觉欣慰的巡抚。
“哎哟,张叔,你就走吧,再留下非得饿死不可”
朱栩刚刚走到一个铺子前,里面传出一个年轻人焦急的声音。
“您看看,我都来您这十几趟了,您倒是给个准话啊”年轻人的声音似乎很委屈,也很着急。
朱栩停在门口正中,转头看去。
只见这是一家灯笼铺,里面摆满了灯笼,年轻人穿着衙役服饰,对面的是一个中年人,还站着三个小女孩,都是十四岁以下模样。
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灯笼,脸上变幻,就是不开口。
年轻的差役一副口干舌燥模样,道:“您说说,这灯笼现在谁还有闲钱买?您在这里坐吃山空也不是事,您不在乎您自己,得考虑三个闺女吧?马上就要嫁人的年纪了,您能拿出一点嫁妆来吗?如果没有,谁敢娶?就是娶回去了,还能有好日子过?”
中年人抬头看了眼差役,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三个女孩都不说话,低着头。
差役继续道:“这件事又不是骗您的,又不是没有回来的,再说了,这是朝廷,巡抚衙门明文颁布的事情,只要您愿意去辽东,一准给您二十亩地,前三年分文不取,还每年有一百两银子的补贴,这是天大的好事情,您想想,回到当今皇上登基以前能有这好事情吗?那是皇恩浩荡,在过去您饿死了都没人管”
中年人这会儿终于开口了,抬头看着年轻人道:“我不是说皇上,朝廷,巡抚衙门骗我,只是,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上百年了,哪里能说走就走,人生地不熟的,死在外面收尸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