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6页

独断大明 官笙 549 字 2022-11-10

这些都是顶层的架构,然后需要慢慢的细化,推进,完善。

朱栩听了一阵,道:“田亩,商税,这些也要认真,要严格,不要糊弄,朕已经命内阁准备好巡政御史,明年就会出京,不仅巡视你们的态度,进度,也要看你们做的是否精细,完善,朕给你提个醒,可不要像其他人一样欺瞒朕”

赵晗连忙道:“皇上放心,臣忠心耿耿,政务上也毫无懈怠,绝对不会辜负皇上!”

朱栩微笑,“嗯”了声,道:“你倒是还算让朕放心,山西的吏治倒是比其他地方更好一些。”

赵晗跟在朱栩身后,亦步亦趋,道:“是,臣谨记皇上的话,‘治国先治吏’,因此大力整顿,初见成效。”

山西的吏治确实不错,一些人上奏,对山西进行了褒奖,内阁也曾派人去看过,确实更为廉洁,效率更高,龌蹉事少了很多。

朱栩停下脚步,看着不远处的一个亭子,背起手,目光悠悠的道:“山西之外,你对我大明整个吏治怎么看?尤其是吏部?”

赵晗一怔,跟着停下来,谨慎着措辞道:“自皇上登基以来,重整吏治,已与崇祯之前大为改观,吏部尚书周尚书,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朱栩眉头一挑,没有说话,心里不断思忖。

大明的亡国,吏治败坏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实现“中兴大明”,吏治清明是必须,整肃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放松半点。

赵晗说的“改观”也就是在高层,内阁,六部以及各地巡抚衙门,至于再下面,就很难说了,朱栩的手还没能继续伸下去。

心里沉吟半晌,朱栩道:“嗯,你写一道关于吏治的奏本给朕,要写的全面一点,仔细一点,经验教训,都要有。”

赵晗躬身,道:“是,臣遵旨。”

朱栩望着天色,斟酌着京城的朝局。

情势在变,有些人,事已经跟不上他的脚步了。

好一阵子,朱栩目光骤定,道:“太原朕就不去了,你好生准备,明年吧,朕会找个机会调你入京。”

赵晗脸色喜色一闪,连忙道:“臣谢皇上隆恩!”

朱栩摆了摆手,望着东方,京城已经就在眼前了,转了一圈,他又要回去了。

那是一个大沼泽,里面的每一个人都行动迟缓,思维缓慢,只要陷进去都是在艰难跋涉。

朱栩与赵晗没什么可交代的,一路上该说的,该做的都差不多了,谈了一阵,便上了马车,赶赴京城。

马车上,朱栩摇摇晃晃,心里一阵感慨。

他四月离京,回京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了,他用八个月的时间,将大明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不止是一身战功,为大明纳入了四个省,在东亚陆上,海上建立霸权,与欧洲殖民者进行贸易,出口货物,进口粮食等等,京城内,他还有了一双儿女。

想到儿女,朱栩心里越发的急切了。

走了好一阵子,王一舟打马上前,在朱栩窗边,道:“皇上,张菉,楚富耀吵闹的厉害,是否做些处置?”

朱栩在马车内,摇摇晃晃,已经在闭目假寐,听着他的话,直接道:“南京间邪司不是缺人吗?送过去,好好调教,都是不错的人才,不要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