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6页

独断大明 官笙 687 字 2022-11-10

虽说这样的举动有些嚣张,但终归是刚刚赦免,有人腹诽却也不会有衙门去干涉,任由杨涟从西到东,回了家里人临时买的宅子。

杨涟以及东林党正式被赦,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波澜,滚滚荡漾,无数流言蜚语涌动而出,甚嚣尘上,遮盖京城,并且飞速的向四周传播,引起更大的动静。

这些都与宫里无关,虽然还有零星的雪花在飘,可从景阳宫到乾清宫,宫娥,内监忙碌如潮,不停的在两宫之间穿梭,搬运,布置。

乾清宫已经收拾一阵子,暖阁,寝宫,正殿已经能使用,朱栩这会儿已经在暖阁。

刘时敏带着人在暖阁里来去匆匆,他要将朱栩平时在御书房用的东西都搬到这里来。

朱栩坐在软塌上,床底是火炕,热烘烘的,寒气减去大半,手里翻着奏本,低着头在看。他身后不远处,朱淑娴,朱慈焱两个小家伙并排躺着,双手双脚动着,不时发出咿呀,呜哇的含混声。

刘时敏忙了一会儿,从外面进来,上前道:“皇上,杨大洪明目张胆的从东长安门穿过,有数百人尾随,场面颇为浩大,从者云众。”

朱栩神色不动,头也不抬的道:“名单记录了吗?”

刘时敏抬头看了眼朱栩,而后低头道:“记录了一百二十人,现在名单上已经超过五百了。”

朱栩眉头一挑,笑着道:“不错,继续盯着别放,我大明不缺人才,越多越好。”

“是。”刘时敏道。他手里的那份名单,几乎一直都在不断增加名字,这个名录不是一般人能上的,将来真的若是“重用”或者发配,那都是举家而走,这个数字就会十倍以上的翻!

远赴海外,归期难求,想想都觉得不寒而栗。

第847章 炽烈如涛

皇帝从住了多年的景阳宫搬入乾清宫,这里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味。

内阁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内阁里现在的两人都很清楚,这是皇帝亲政的一个步骤,表示着皇帝将更加的主动,强势。同样的,对于权力,“新政”将形成更磅礴的,不可阻挡的力量。

内阁偏庁里,毕自严与靖王对坐,正在喝茶“闲聊”。

毕自严名义上是左次辅,除了没有首辅大印,在朱栩没有入主之前,基本上也与首辅无异。靖王在内阁排第三,仅次于左右次辅,是定制,不能升,不能降,四年一期,可连任两年,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

毕自严手里端着茶杯,望着外面零星的雪花,道:“王爷,关于六部的革新文稿,你看过了吧?”

靖王虽然主掌督政院,可也是内阁辅臣,该参与的事情也不能落下,同样抱着热气腾腾的茶杯,道:“嗯,看过了,总体来说还算平稳,不过小王有个建议。”

毕自严意外的转头看了他一眼,靖王在内阁颇为谨慎,甚少“建议”。

靖王稍做沉吟,道:“关于六部的改革,不能只是内阁决定,还需六部尚书配合,首肯。”

靖王的意思很简单,虽然说六部中最重要的两位,户部尚书傅昌宗告假,吏部尚书周应秋“另调他用”,可这两位依然对两部有着实实在在的掌控权,并且在其他四部尚书中,有两个与他们是站在一起,其他两个也或多或少的受他们影响。在内阁没有完全掌握权力,树立权威之前,一昧强硬“夺权”是行不通的。

毕自严内心来说,是不想与六部尚书多废话,直接“制度上”的夺权,可听着靖王的话,神色微动,若有所思了一会儿道:“好,待会儿本官出宫,出去走一趟。”

靖王抱着茶杯,望着窗外,静静等着。毕自严与他说这些,其实等同于“通知”,并没有商议的意思。内阁现在的政务基本上都把持在毕自严一个人手里,靖王无意插手,即便有意其实也插不上。

毕自严确实也就是来通知一声,让他的这些计划变成内阁的集体筹谋,安静了一会儿,毕自严又道:“外面的事情,王爷知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