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组建特别的商行,用来培育耕牛,生产肥料,农具等,也鼓励民间发展”
“应灾局那边要对灾情做好预测以及及时的反应,尤其是地震,大水,大旱等,要尽可能的提前,救人救物资,以期减少损失”
“内帑还有多少银子,不管多少,出三百万两给工部,做原始的保障基金,不得乱动。设立专利局,鼓励各行各业的发明创造,凡是有对我大明有用,尤其是大用的,要登记在案,并且给出足够的奖励方法,让工部尽快写条陈给朕看”
朱栩斜躺在那,一字一句的说着。
不远处一个内监挥笔,快速记录。
等朱栩说完了,曹化淳才上前,道:“回皇上,去掉这三百万,内帑还有不到四百万。”
四百万就做不成什么事情了,这对朱栩来说实在是太少了些,不免有些心慌,但旋即就想到明年布木布泰应该会有不少盈利,便安心下来。
刘时敏拿着记录走了,留下朱栩一脸的深思。
往后天气将更加恶劣,大灾小灾会是家常便饭,需要一颗平常心去应对。
“皇上,内阁诸位大人求见。”刘时敏刚走,一个内监就小跑进来道。
朱栩吸了口气,坐了起来,道:“请。”这会儿过来,估计就是奏报外面的事情了。
毕自严,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孙传庭依次进来,同时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从边上接过一杯茶,道:“都免礼吧,来人,赐座。”
五个人不是第一次来乾清宫,没有过多拘礼,谢了恩便依次在朱栩身前不远处坐下。
待内监上了茶,毕自严这才道:“皇上,臣等已经在所有衙门都走了一遍,人心如沸,可堪大用!”
朱栩微笑,这个是在意料之中。
孙承宗接着话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借着这件事,推动一些事情,比如对一些地方田亩进行丈量,重新分配。”
虽说这件事朱栩很早就提出来,一直在推动,但地方上的阻力实在太大,除了少数地方,见效极少。
朱栩早就认识到,在皇权不下县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新政”计划,重塑朝廷对地方的强力控制,这样的基层改革根本没有成功的一丝可能,且会越演越烈!
孙承宗这么说,未尝没有借此机会,探一探的意思。
“嗯,可以,内阁来做。”朱栩道。这波水太深,令内阁有着更深的认识也好。
汪乔年,靖王都没有说话,他们的身份有些特别,主要精力还都在各自的部门,对内阁关注不够。
孙传庭看了两人一眼,道:“皇上,虽然督政院的律法颁布了,在衙门的名籍好更改,可现实立即改变,还是比较难,比如青楼教坊那些女子,还有军器局,各工坊的那些匠籍,人数太多无法一口气放走,需要时间。另外就是,军器局等也极缺人手,他们未必又愿意走,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必须是认真研究之后,慢慢施行。”
朱栩微微点头,明白孙传庭的意思,道:“朕知道了。这件事缓缓来可以,但不能换汤不换药,一定要落到实处,朕会命司礼监盯着,内阁要拿出具体计划来,朕要看进度。”
“是。”孙传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