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看着他道:“也好。南直隶这一年,老朽也看在眼里,虽然有不少波折,但终归一直向前,好好做,再过三年,估计我就该致仕,内阁会空出几个位置来,其中一个我曾与皇上说过,是给你留的,莫要让老朽失望。”
方孔炤哪怕再竭力控制,现在也不能再平静,起身,抬手道:“下官谢大人看重,定不负大人所望!”
孙承宗笑着摇头,道:“坐,无需多礼。”
方孔炤坐下,胸口轻轻起伏,眼神有些光芒闪动。
不管官大官小,哪一个不想再进一步,作为一声封疆大吏,谁不想进六部,入内阁?
这个时候,周应秋与傅昌宗很有默契的悄悄对视一眼,会意的微点头。
这场“鸿门宴”,只怕没那么简单了。
孙承宗招呼过这三人,看向傅昌宗,周应秋,李邦华,蒋德璟四人。这四人,显然以傅昌宗,周应秋为首,他沉吟着没有说话。
傅昌宗自不用说,那是皇帝的亲舅舅,第一心腹,无数重大的政务里,包括现在的“新政”,都有着他深厚的影子。
周应秋,这个人在天启三年之前,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人,但他所作所为投机取巧太多,为正人所不容,是以仕途相当挫折。
但在崇祯初,他接连跳跃,坐上了吏部尚书,这个“隐相”的高位,在之后,他更是坐实了“相”位,不管多少风雨,多少变故,他始终屹立不倒,并且他极其低调,比傅昌宗还隐蔽,但手段却是相当高明,在吏部六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弹劾奏本,可始终不曾有确实的把柄被抓,同时,也不曾让人猜忌,可以说,从万历二十年后,他这个“隐相”是做的最稳当,长久的一个人。
第972章 像雾又像雨
这样一个人,绝不简单!
周应秋已经感觉到,孙承宗下一个目标就是他。
他神色如常,端着不动,丝毫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茂实,可回吏部看过?”
孙承宗果然对准了周应秋,笑着说道:“吏部大小官员,内阁基本上没动,一如过去,是不是很意外?”
周应秋侧身向孙承宗,面无表情的道:“谢大人。”
孙承宗见周应秋一如过去言简意赅,可“谢大人”三个字,究竟有什么意味,就很难捉摸了。
孙承宗看着他,道:“辽东事务繁巨,涉及到移民这一块,老朽希望你能稳步有序,推动既定计划,不要受朝廷‘新政’,内阁变动的影响,大开大合,不适合辽东眼下情形。”
周应秋眼神微动,倾身道:“是,下官明白。”
傅昌宗悄悄眯起了眼,桌下的拳头悄悄握起。
这位孙阁老的手段当真是厉害,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将几个人的情绪都给拿住了。
那么接下来,就该是他了。
孙承宗看着傅昌宗,微笑道:“傅大人,陕甘六省的情形,老朽已经知道了,既然你觉得内阁操之过急,那就慢一点。你也知道,那六省是皇上最重视的地方,自从登基以来,国库钱粮大部分都用在那里,内阁已经商议过,将充分尊重你这个六省总理大臣,一切政策,政务,都以你上奏的为基础,无需太多担心。皇上已经从天津卫返程,明天早些时候就能到,到时候,傅大人与内阁一起去,再商讨一番,尽快定一下,安定人心,免得群臣心思杂乱,影响皇上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