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在上,厚土在下,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谨听臣言:”
毕自严等人异口同声,抬着手,抑扬顿挫的道:“否泰相沿,废兴迭用,至道无亲,应运斯辅,臣等匪德,暂居高位,当克尽职守,持身守正,为万民请命,为万世谋福,苍生在前,私之在后,忠贞不渝,为国为民,若违此誓,身受极刑,万世唾骂,永不翻身!上天垂帘,祖宗庇佑,煌煌大明,万世不堕!”
朱栩静静听着,面无表情,内阁的这个“誓言”看着倒是没什么,可听着差了点意思,下次还得改。
内阁上香,然后退回。
接着是六部尚书,侍郎,他们的誓言的威力就更为“弱”一点,除了恪尽职守,还加了“君子有道,朋而不党”,“万民在上,百官在下”之言。
最后就是各地的总理大臣,巡抚,总督,这群人比较多,站在灵位前还有些拥堵。
他们的誓言就更为简单,除了内阁等的主干,还增加了“上命下效,不枉不纵”,“国之于民,民之于国,水舟相济,水安舟静”等词句。
宣誓完,在内阁文官的引导下,这些人相继有序的离开,回到座位上。
朱栩暗自点头,第一次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再有两三次,就能成熟了。
孙传庭看向朱栩,旋即又看向内阁,很是言简意赅的道:“大议第三项,请内阁左辅毕自严,宣读‘新政’大计!”
本来就很安静的大厅,在孙传庭话音之下,更加的安静了。
第1003章 毕自严讲政
这个时候没有鼓掌,孙传庭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已经六十多,两鬓白发缕缕,孙传庭话音落下,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走上孙传庭不远处的那个“讲桌”。
这样的形式,大明是第一次,所有人都一脸的“呆滞”,静静的看着毕自严走到那里,将书放下,摊开,低头看了眼,然后抬头看向前面的一干六部尚书,侍郎,各地总理大臣,巡抚,总督等等。
虽然仪程早熟烂于心,可到底没有经历过,毕自严站在那,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开始。
朱栩嘴角一直挂着微笑,看着气氛有些僵硬,他开口道:“内阁总理天下政务,毕阁老要讲的,是对我大明过去政务的梳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里面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家注意听,不管讲到什么都不要打断,有什么不同意见,记录下来,等会儿咱们一起再商讨,先听毕阁老说毕阁老,开始吧。”
一群官员面面相窥,旋即连忙倾身,接二连三的道:“是。”甚至还有人站起来,看着场面又慌忙坐下。
毕自严对朱栩侧身,又转过来,轻咳一声,又看了眼身前桌上的书,朗声开口道:“自万历二十年以来,我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情,持续至今,越发炽烈,民不聊生。在过去几十年,缅甸入侵,倭寇扰边,朝鲜三征,蒙古寇关,建奴叛逆等等,边境不宁,国内民生凋敝,朝堂党同伐异,这些对我大明的国力以及体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众人听着,都板着脸,面无表情。
如果是以往,他们或许不觉得,但现在一个个的听着,着实令人心惊。
毕自严目光也在众人脸上搜寻,嘴上不停,道:“自天启以来,党争已无节制,朝臣节操不堪,视朝堂若玩具,将国政如儿戏,朝局败坏,辽东糜烂,已无可制,桩桩件件都说明当前体制已不可持续,厄需改变。当今陛下登极以来,立志‘中兴大明’,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多年苦心,奋挽天倾,近年国政始见回复,边关暂得平定然,国政之坏无以为继,必须鼎力革新,再塑国体,不容迟疑。自崇祯至今景正二年,朝局动荡,大政小制迭出,内阁归之为‘景正新政’”
大厅里的人安静无声,面色不动的听着。
虽然毕自严的话未尝没有拍马屁的嫌疑,但说的也是事实。
天启年间也就是八年前的事情,在坐的都从那个时候走过来。当年的党争之烈,旷古未见,多少能臣贤士黯然离去,多少人明哲保身,缄口不言,又有多少在党争在尔虞我诈,以命相搏,落个凄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