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8页

独断大明 官笙 703 字 2022-11-10

说到这里,朱栩顿了一下,拿起了茶杯。

众人听着前面,没有意外,这些也是他们的想法。但是眼见朱栩停顿,心头不由一紧。

这位皇帝陛下的所思所想一向与众不同,并且总是掐中要害,让他们万分难受又不得不接受。

朱栩喝了口茶,看了眼怀里的小慈烨。小家伙抓着他的衣服,一动不动,朱栩看他,他也抬头看向朱栩,眨了眨眼。

朱栩对着他微微笑,放下茶杯,神色平静的道:“展望,就是对我大明处境,未来形势,发展,定位的一个看法。你们的看法,大概是我大明已经没什么敌人,可以放心休整内务,只等国泰民安,即可功成身退,安享太平。但朕不这样想,在朕看来,我大明依旧危机四伏,首先是国内,这个你们应该清楚,其次就是海外。你们并没有在意,但朕去年在福建亲眼看过,西夷之人的火器更甚于我大明,军队的素质更高,也许未来十年二十年没事,可若我大明故步自封,不求上进,最多百十年后,我大明就会彻底被甩在身后,敌强我弱,我大明只怕就是刀山火海,人间地狱,我们在座的都会是罪人”

朱栩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是历史证明的可怕后果。

但眼前的这些大人们却没有朱栩那么强烈的感受,同时在他们看来,大明依旧是无可匹敌的,不认为有哪个异族真的能统治大明!

第1018章 定案

在座怎么都不会想到,历史上的十年后,满清寇关,大明国力消耗殆尽,无可相抗,江山易主,神器旁落,万民哀呼。

朱栩也不管他们是否能体会他的话里潜藏的情绪,目光冷静,语气铿锵了三分,道:“朕对‘军改’有几个要求,第一,‘军改’首要是完成既定目标,不能丝毫犹豫,你们心里那些算盘都放到一边。第二,朕要效率,我大明的军队,必须要如臂使,首重效率,即招即斩,那些制衡的目的,给朕都砍去。第三,大元帅府,皇帝身兼大元帅,定制。第四,我大明要实行义务兵役制度,适龄的全要入伍,无可例外,三年为限”

孙承宗等听着朱栩的话,不少人面色凝重。

很显然,皇帝对他们的“军改”计划不满意,尤其涉及到“制衡”的部分,恰恰这也是他们最为看重,要紧的。

“集思广益,推陈出新。”

朱栩看着这群人,神色平静的道:“刚才诸位大人说的,孙阁老以及兵部回去等认真思考,会议再开,给你们两天时间,新的‘军改’大略要尽早呈递上来,要充分体现诸位大人的想法以及朕的意图。大议就定在三天后,各种官员要尽快遴选,就位,武成阁暂时寄给大元帅府使用”

孙承宗以及众人都知道,这就算是最后的定策,纷纷起身,抬手道:“臣等遵旨。”

这些人刚要走,朱栩又道:“对了,你们开议的时候,内阁,六部尚书,侍郎,列席旁听。”

孙承宗神色微动,看着朱栩,一时间有些不确定朱栩的意思,片刻后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将又睡着的小慈烨放到一边,起身道:“走,今天都在宫里用膳,朕已经让御膳房准备好了。”

在场的不少人都与朱栩吃过饭,脸上倒是平静,可大部分人还是很激动,皇帝本就难见,能一起吃饭那是极大的荣耀。

酒桌上,二十多人在座,没有推杯换盏,在朱栩的安抚下,说的都是真正的家长里短,今天这位生儿子了,那位有孙子了,这个纳妾了,那个又续弦了,儿子怎么样,闺女又要出嫁,诸如此类。

孙承宗等一干老人也说说笑笑,讲了家里的趣事,倒是君臣和睦,酒桌上一片和谐。

大半个时辰后,孙承宗等一群人相继离开乾清宫,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窃窃私语。

“皇上还是很亲近,没有那么独断专行,不听谏言”

“是啊,你们是少接触,接触多了,皇上还是很平易”

“其实,我觉得,皇上说的也对,卫所制早就该废除,我大明军制得从头再来,皇上做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