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太后提到朱栩,小丫头抿了抿嘴,还是挺害怕朱栩的惩罚的,但大眼睛依旧滴溜溜的转,忽然一个转身,脱离了张太后的手,一边小跑一边道:“我去找小婶聊天。”
张太后眉头一皱,想抓也来不及,只得探口气,让人去看着,免得又生乱。
后宫的事情朱栩已经顾不及,“军改”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他在乾清宫与内阁之间穿梭,对一些细节,大框架进行交代,也与毕自严等人沟通。“军改”并不是独立的一件事,离不开内阁。
傍晚,内阁小议事厅,孙承宗主持,兵部陪同,诸巡抚在坐,毕自严,汪乔年,靖王等人旁听,看似“临时”,更像“决断”。
第1022章 军权在手
郑友元发着内阁中书印刷的一道道“军改”最新的大略,每一个人都打开,油墨未干,认真的看着。
一干人全都低头看着,没多久,不少总兵面露惊讶,旋即是喜色,之后又是怔怔,悄悄抬头对视,继而又低头看审视起来。
再到毕自严手上,毕自严慢慢翻着,看的眉头拧的成川字,神色凝重。
他是内阁“首辅”,尽管这道文书很多问题用了“模糊”的方式处置,他还是一眼看穿。
在地方上,这些总兵有了“临机决断”之权,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没有旨意或者朝廷的命令,他们就能单独行动,对辖区内任何目标用兵。其他方面,除了粮饷,几乎都大大的放开,地方这些总兵像是即将去除了锁链的猛虎!
在朝廷上,“大元帅府”的位置并没有明说,到底是挂在内阁之下还是如何,大元帅府的“大元帅”虽然由皇帝兼任,可处理事务的是谁?具体如何运转,官员的任命,征讨命令从何而出等等,都有些含糊。
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国体的方方面面!
毕自严已经摸透朱栩的脾性,心里了然透彻,这是故意的!
乾清宫里的那位故意留着这些“破绽”,日后肯定会借此机会达成某些他们现在势必会反对的目的!
这种埋“伏笔”的手段,过往出现了不知道多少次,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到底是什么目的?”毕自严心里暗道,他的眉头渐渐松开,没有过往那么忧虑,只是心里终归有些不舒服。
皇帝做事,要瞒着他们这些辅臣,是不信任,也是他们认知不够,能力不够!
这说出去,外人肯定不信,可历次事实证明,他们看的没有皇帝远,虽然不甘心,无奈,难受,可不得不承认!
放在以前,这样的“军改”计划,毕自严是绝对不会答应的,非得与朱栩争一争不可。但现在的毕自严已经不会了,他的心思全数放在“新政”上,他是来旁听,知晓即可,不会多言一字。
孙承宗坐在最前面,等了一阵,环顾众人一圈,沉声道:“你们都看过了,我说十点。第一,现在我大明各处民乱不断,匪寇四起,朝廷将视各地情况,放权不一,诸位总兵需要恪尽职守,不得逾矩。”
“第二,各地的兵额将由兵部严格分配,核查,杜绝一切吃空饷,贪污粮饷等不法之事,兵部以及大元帅府每年都将进行多轮次交叉的核查。”
“第三,各地驻军、总兵,原则上驻扎一地不得超过五年,每二年轮调其中三分之一。”
“第四,驻军需严格准守相关朝廷纲纪,不得与地方产生冲突,但凡出现重大事件,一律严惩不贷!”
“第五,各地驻军的军饷,粮草,器械,用具,军装等等,由兵部统一配发,不得私自征集,任何进出都需严格向兵部奏报。”
“第六,‘大元帅府’是我大明最高的军事管理部门,任何的军队调派,战争征讨,人事更替等都需要由大元帅府决定,内阁以及兵部,不得旨意,无权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