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筠与几个孩子受到了一些惊讶,朱栩安排他们先去休息,带着毕自严,张荣穘二人进了偏堂。
三人落座,朱栩刚喝一口茶,毕自严就神色肃然,沉声道:“皇上,臣建议先羁押洪承畴,严查此事!”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着道:“洪承畴救驾有功,用什么理由羁押他?你就不担心洪承畴狗急跳墙?”
洪承畴有问题,现在众人是心知肚明了。
毕自严道:“有皇上在,洪承畴没这个胆子,要是有,他之前就做了。”
张荣穘听着心惊胆战,洪承畴手里握有五千兵马,禁卫只有两千人,要是突然发难,四周的兵马根本就来不及救援。
他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敢说话,低着头,心里揣度着胜负以及可能的后果。
朱栩摇了摇头,道:“不着急,慢慢说。对了,毕阁老在这里等朕,是有什么话要与朕说吗?”
张荣穘猛的抬头,看向毕自严,心神凛然。
第1275章 政治道德
现在朝局之所以动荡,晦暗不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定山柱石毕自严将要致仕,由此还引发出了一系列事情。
这些事情,至今还是没有消停,很多人都在猜测,毕自严不想走。如果毕自严不想走,皇上又要赶他走,君臣二人对峙,可以想见会是一场多大风波,牵连多少人!
张荣穘抬起头又忽然警醒,将头低下来,心中无比慌乱,颤巍巍的等着。
毕自严倒是没有张荣穘想的这么多,神情平静如常,沉吟片刻,语气轻松自然,同在京中与朱栩商讨政务别无二致,道:“皇上,臣由北向南,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我大明承平两百多年,很多问题已经深入骨髓,若不痛下决心,刮骨疗毒,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是以,臣近来一直在反思过去的政策”
朱栩安静的听着,没有打断。
毕自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臣也对商事进行了观察,臣发向,他们的势力已经很大,用商事来缓解农事固然可行,但日后还需做出足够的调整,甚至的防范。商人逐利,若是他们进入朝廷,恐会影响国政”
毕自严说的是两个大方面,一个旧有的顽疾,一个是新势力。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困扰大明上下的最核心的问题,毕自严与朱栩说这些,也是表达了一种态度。
一种平和的态度,他不会出手阻挡新势力,会平稳的移交权力。
这是毕自严正式的表态,当着朱栩的面。
朱栩心里无比的欣慰,看着毕自严,轻轻点头。
这位老大人是他倚重多年的左膀右臂,是他的老师。这些年若不是他稳住朝局,善后那些大小事情,大明上下还不知道乱什么样子。
或许毕自严有历史局限性,困在固有的认知里,与他的想法,期待有很大距离,但为大明确实是呕心沥血,贡献了一切。
大明能有今天,毕自严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
朱栩对他有尊敬,在这个错乱的时代里,还能有这样的能力与魄力,着实难能可贵,同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朱栩心里分外舒坦,虽然曾暗自决定不管如何都给这位老大人一个体面的结局,但他在最后还能冷静,睿智的有这样一个态度,实在是令他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