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严沉默一阵,感慨道:“孙白谷倒是好手段,你连你都能拿住。幼唐,去哪里?”
张国维抬头看向毕自严,犹豫了下,道:“新成立的商务总局,局长,正卿。”
毕自严神色怔了下,点头道:“孙白谷好魄力,也好算计。我不拦着你们,但你们要记住,一群人行路,一定要跟上速度,跟不上,就会被甩掉,目标要一致,不要走岔路,不是同一个终点,也会被抛弃。”
张国维知道,这算是毕自严给他的政治忠告,看似浅显,实则大有道理,是毕自严的写照。
他恭敬的抬手,道:“下官明白。”
“希望你能真明白。”毕自严摆了摆手。
张国维再次抬手,告退离开。
孙传庭坐在轮椅上,看着门外的雪,神色平静,目光复杂。
平王出来说话,代表的是皇帝,“帝党”一系将会站在孙传庭一边,现在又摆平了张国维,李幼唐,等同于搞定了他这个“前首辅”的势力,朝廷内外,基本没有谁能阻挡孙传庭了。
毕自严沉默了良久,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自语道:“皇上韬光养晦十年,培养了孙白谷,孙白谷沉寂五年,筹谋多年,你们到底要带大明去哪里真希望我能看到。”
一天后,朱栩的车队使过正阳门,迈入大明门,正式回京。
在他的车队还没有进城的时候,京城里不少人就收到消息,开始忙着写奏本。
没有了过去言官那种抱团,连绵不绝的攻击如潮,这次这些大小官员要么“实事求是”阐述孙传庭这些日子的“不轨”与“专断”,或者是大打悲情牌,言称孙传庭“祸害忠良”,“大乱朝纲”,长此以往“朝廷威信尽失,国将不国”。
在第一时间,孙传庭踏入乾清宫,在东暖阁,与朱栩面呈。
第1309章 开始了
东暖阁内,没有任何人,宫女,内监,都远离乾清宫五十米,谁也听不到里面的对话。
这次对话,谁也不知道,除了朱栩与孙传庭。
后世史书,对这一天的对话,仅仅这样描述:庭立于帝前,言时机到,不可等。帝允,另有期许。
这十八个字,后世反反复复研究,只知道出自大公公刘时敏的晚年的《乾清宫杂述》,被收录在《景正实录》中,其他的,再也研究不出。
孙传庭在进了乾清宫,朝野目光都盯着。他们心急如焚,都想知道,朱栩对于孙传庭到底是如何看待,对他即将的施政计划是什么样的态度。
孙传庭在乾清宫待了足足三个时辰,这才出宫。
很多人都在等着各处的反应,令人惊讶的是,乾清宫安静如往常,深不见底。内阁,六部同样缄默,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很多人的焦急期待中,肉眼可见的,反对孙传庭的声音渐近小了下来,本来若有若无阻拦着孙传庭的人与事慢慢消失。
朝廷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自然流畅。甚至于,京城内外的谣言都趋于平静,日渐稀少。
时间快又慢,很快就到了景正五年的尾声,年终大议被定在最后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