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2页

独断大明 官笙 576 字 2022-11-10

士林间的舆论对朝廷很不利,“高买低卖”的商人逐利本性被从头到尾的批判,同时“民为本”的思想在大明轰轰烈烈的发展,各种文章层出不穷,明面上是辩论,实则上都是批判朝廷的政策,仿佛是一种运动在酝酿。

朱栩在神龙府逗留,住的是布木布泰那幢特殊的小楼。

看着一份份报纸,朱栩摇了摇头,扔到一边,抬头看向曹化淳,道:“孙阁老去应天府了?”

曹化淳道:“是,昨夜就走了,现在差不多应该快到了。”

朱栩笑了声,端过身边的茶杯,道:“陈奇瑜该头疼了。”

曹化淳低着头,脸上不敢笑。

“新政”最大的阻力已经不在朝廷,而在底层,陈奇瑜到南直隶不过一年,不说对府一级的控制,怕是巡抚衙门都未必理顺,现在催促着他推动改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的。

曹化淳的身后还站着一个人,税务总局局长,李幼唐。

朱栩放下茶杯,好整以暇的看着他,道:“你是不是觉得,朕太急了,逼迫地方过甚?既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草吃?”

李幼唐是毕自严的关门弟子,是他政治遗产的代言人之一,比起兵部尚书张国维,毕自严更欣赏李幼唐。

李幼唐躬身而立,道:“臣不敢,臣只是觉得,这些年,朝廷推出的‘新政’太多,多到大部分悬于表面,无法落实臣认为,当徐徐图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朱栩看着他,神色若有所思。

李幼唐这种想法,秉持的毕自严,毕自严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大明的朝野官员,在士林间也有很大的市场。

他们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反对朝廷的过于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担心改革若是崩塌,失败,哪怕半途而废,反而比不改革更早。

若是由此民乱四起,天下动荡,甚至群雄逐鹿,改朝换代,那就太可怕了。

朱栩对这些人的担心自然是心知肚明,手指摸索着一阵,道:“那你觉得,他们是真的没有草,没吃饱吗?”

李幼唐顿时怔住了,不知道如何回答。

要说这些封疆大吏,他们的权职是集合了过往的三司,即便有大理寺,督政院等分权,但在行政事务上,权力那是前所未有,几乎是土皇帝!

若非是现在的皇帝,内阁太过强势,对军队把控的太严,怕真的能出大乱子。

这样的权力,怎么能说没草,没吃饱?

问题又绕了回来,核心的问题是:皇帝与内阁太急,逼迫地方过甚,太急,让他们失去了转圜的空间,不能如以往那般舒服。

李幼唐眉头皱了下,道:“皇上,臣认为,我大明的旧窠太重,太久,不能用急药,猛药,更不能用虎狼之药,从‘新政’以来爆发的问题来看,如果朝廷愿意花一些时间,是能妥善处理的。如此急迫的去推动‘新政’,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高。”

李幼唐的话还是谦虚的说,朝野一直有一种担心,忧虑“新政”进行过程会遭致隋朝或者王莽新朝那样的社稷夭折的可怕结果。

朱栩对李幼唐也十分欣赏,这个人心思缜密,行为有度,知法守礼,是一个可以承前启后的人。

毕自严将李幼唐当做是可以传承衣钵,继承他政治遗产的人。朱栩则希望他能稳步成长,将来入六部,进内阁,承接孙传庭之后的大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