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在初步料理了苏扬杭三府以及南直隶后,开始向南北延生,一个是浙江,一个是山东。
购地行动是轰轰烈烈,抓捕,甚至是打杀的士绅一日一日的增多,不足一个月,王周的触角从浙江移向福建,山东转向河南。
在秋收之前,已经穿过了八个省,执法局的队伍飞速膨胀,缇骑如风,抓捕,杀人无数,这让很多人回忆起了天启年间的缇骑,以及镇抚司狱的不堪回忆。
士绅的力量是庞大的,朝廷重压之下,反弹之力日渐显现。
七月,朝廷辞官了一个侍郎,三个郎中,七个员外郎,各省主动辞官有七个参议,八个知府。
八月,一个巡抚,两个参政,十二个参议,五品以上辞官了五十多人!
待到九月,一些人似乎突然醒过来,齐齐上书朝廷,陈述了“购地令”的弊端,要求停止。
其中反复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士绅是大明的根基,根基毁了,大明何在?
这一点,是极其有道理的,封建王朝的统治,就是依托于士绅控制、管理百姓,没有了士绅,百姓就无所依托,除了作乱造反一途,别无生路。
对于这些,朝廷进行了严厉的批驳,并且声明了朝廷的土地政策,包括钧田,轻税,薄徭役,扶持农业发展,确立农民最低收入等等。还有一条特别显眼,就是分地之后:十年内禁止任何形式交易,租赁,转让!
相当一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朝廷这是要做大明最大的地主,最大程度的保护农民,遏制土地兼并。
朝廷将是大地主看出来的人不少,但鲜少有人看出,朝廷同时也是最大的商人!
内阁,赵晗等人是焦头烂额,包理游凑进来,手里拿着两道奏本向孙传庭,道:“广西巡抚,云南巡抚的乞休奏本。”
也就是辞官书,这两省的巡抚也扛不住压力,选择辞官。
第1517章 谋大事者无名
又有两个巡抚辞官!
士绅的力量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料之外,随着朝廷开始强制性的收地,这种反弹逐步升级,终于到了朝廷统治阶层。
孙传庭看着包理游,坐起来,倚靠着椅子,神色平静,双眸深邃,让人看不出他的情绪。
这里只有孙传庭,沈珣,赵晗三个阁臣,包理游说完,便安静的退了出去。
从六月到现在,辞官的巡抚已经多达七个,不乏孙传庭看重,提拔上来,被认为是“孙系大将”的地方封疆大吏。
而参政一级,更是多达六十多,每个省都有参政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辞官归隐。
参议就更多了,直接破百,甚至有的巡抚衙门就剩下一个巡抚,副手走的一干二净,巡抚衙门空空荡荡!
五品以上的官员,辞官总数超过五百!
再说到京城朝廷,六品以上的已经两百多,吏部考功司直接没人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杭州土地清障中,居然有警备局的一队现役士兵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