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朝廷的“四万万白银”计划,不止国内的一些潜力被激活,海贸迅速激增,外加海外的不断输血,大明出现了一种“富裕”的假象,尤其是随着士族大户以地换钱,商业气氛逐渐增加,有“中兴之兆”出现,这激励了整个大明。
到了这个时候,不管是舆论还是朝野的支持,改革派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孙传庭面对如海啸般的反对声浪,但在某些时候,也能一呼百应,从者云集。
七月,夏收之后,孙传庭召开内阁扩大会议,集中审议了诸多议题。
第一个,就是吏治,这一年的科举录取人数扩大到了三千人,孙传庭全数将他们充斥在基层,县丞及以下。
第二个,制定的商业促进法,在国家层面立法,推动商业发展,尤其是海贸,被重点推介。
第三个,制定了大明景正土地法案,确定了大明的土地政策。
第四点,从户部剥离户籍等相关权责,成立户籍司,归内阁直接管理。
第五点,对工部权责进行细化,一些权责抽离,合并。大型的桥路等建筑集团,合并给神龙府。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公布,让人着实颇为震惊。
尤其是大明高层,从这些轮廓可以看出,首辅孙传庭对六部的改革远远没有结束。
到了夏收之后,大明高层,几乎是二品以上的大员陆续出京,甚至于大明诸多王爷,在朱栩的委托下,行走于大明各地,视察各项改革进度,安抚,慰问一线的官吏。
七月十一,大明皇帝陛下与皇后做船南下,巡视天下,鼓励大明“新政”的前进与发展。
随着大明上下的用力,“景正新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整个大明如火如荼。
第1524章 海外建国?
八月的时候,朱栩抵达南直隶,在应天府接见陈奇瑜等一干大员,而后便行走于南直隶各处。
这里是大明最为斐翠之地,“南京”之名不止是个名字。
南直隶巡抚陈奇瑜,清田小组副组长,南直隶参议秦政益等陪同着朱栩,正在秦淮河上泛舟。
秦淮河两岸一如过去的亭台楼阁,灯红酒绿,若有若无的丝竹声弥漫在水面上,经久不消。
陈奇瑜没有想到朱栩会来这里,神色多少有些尴尬,还是解释道:“皇上,从景正五年以来,秦淮河上的教坊就少了大半。臣去年想要关停这些教坊,最终还是留了一些。”
所谓的“食色性也”,有这些教坊青楼给那些无所事事的人有个发泄之地,总比他们四处惹是生非的好。
这大概是陈奇瑜,甚至是整个大明管理层的想法。
青楼自古长存,自有其道理。
朱栩对这件事倒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不置可否的道:“关不关你们看着办,不过一定要守法,要是有人卖老婆卖女儿进去,奸淫幼童,或者是逼良为娼,杀人越货之类的无恶不作,那就绝不能轻饶!现在没人告状到朕这里,如果有一天,有人拿着状纸来给朕添堵,朕就来为难你们。”
陈奇瑜连忙躬身,道:“皇上放心,臣一定谨记圣谕,不敢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