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往年的白粮一般都有二十二万石之多……”王承恩也知道这个消息对皇帝来说是多大的打击,说到最后,声音已经小的不能再小了。
啊!晴天大霹雳!杨改革差点昏厥。二十二万石?那是多少?好庞大的数字,果然没猜错,这京城里的人,很多人都靠这个吃饭,现在归自己掏腰包了。
“那得掏多少银子?”杨改革心中泪奔不止,我的银子啊!我本来就是一饷奴,你们这群没良心的,还来讹自己的钱。
王承恩小声的答道:“启禀陛下,近年京师的米价渐贵,白粮又是上好的米,估摸着,二三两银子一石能买到都是好事……”
二三两银子一石米……杨改革真的崩溃了。那样岂不是说,自己要补贴六十六万两银子出去?这帮子没良心的人啊!果然是挖了个大坑给我,我还兴奋的跳下去啊!杨改革心中,再次泪奔。
“那岂不是说,朕要补贴八成,岂不是要补贴五十万两银子出去?”杨改革的数学成绩还可以,很快就算出自己要掏多少腰包了。那群大臣事没做绝,五个府,留了一个府给皇帝吃口新米。算够意思了,没让皇帝吃陈米。
“回陛下,好像是的……”王承恩脑袋低的不能再低了,差不多快埋到胸口上去了,今天陛下损失大笔银子,可不要招惹陛下。
好大一个晴天霹雳啊!杨改革真的是心都疼了,大出血。看着这金壁辉煌的“故宫博物院”,有了拆了去卖古董、卖地皮的心思,也有了站在“故宫博物院”门口收门票的心思。
好在王承恩又说了句:“……不过陛下,仓里还有些旧米,可折些出去……”
第64章 对策
“还有一些旧米?陈米?”
杨改革有些喜出望外了,这样说来,自己可以少支出一笔费用了?
“启禀陛下,是的,历来内库都存了足够多的米,以备不时之需。”王承恩是个老太监了,对这些,也还是清楚的。
储备粮?杨改革心中一动,想起来了,这京师,是皇家重地,达官显贵们的聚居地,不可能没有储备粮的,记得明朝历史上,后金历次对京师的围困,抢劫,时间长达数月,但是也没听说京师粮食不够,可能有些紧张,但是绝对没有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可见,这明朝的储备系统,也是非常完备的。
“内库存米?储备粮?那岂不是说,朕可以支付这些陈米,作为今年的白粮咯?”杨改革欣喜的问道。
王承恩咬咬牙,回答道:“回陛下,是的,不过光凭陈米是不够的,还需要支付些银两,估计也就够了,待来年换成新米储存,可刚好清空了历年的陈米……”王承恩也是下了狠心,决定宁愿得罪文武百官,太监,京营等等的人,让他们都吃陈米,也要给皇帝省些钱,不管如何,王承恩都坚定的站在皇帝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