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臣想问一下,徐少保,徐大人有多少种子,这一旦推广,可是在整个大明朝推广啊!就算徐少保徐大人准备了种子,也不见得够啊!”来了一位找茬的。

杨改革也为难了,是啊!这推广,不说整个大明朝,起码也是北方几省,那得多大的面积?得多少种子?徐光启准备得过来吗?

徐光启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推广番薯一事,宜在北方选取一两省中的几个县,作为试种,一来作为制种的产地,二来为熟悉这番薯的习性,三来熟悉番薯的储藏等,为明年在我朝北方的大规模推广做好准备。”

徐光启果然考虑得很周全,滴水不露啊!计划,基地,推广。一步一步,层层推进。

“好!好!好!徐师傅果然是排算周全啊!此事,就按照徐师傅的意思去执行了,此事,也就交给徐师傅负责,当然,徐师傅不必自己亲自跑去负责,朕还离不开徐师傅,朝廷还有更重要的事需徐师傅去做,所以只在京城遥控指挥就行了,徐师傅可派一些信得过的人去做就是。”

杨改革连说了三个好,推广番薯一事,算是定了下来,这下,自己又可以松口气,勒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根绳子,又松了不少,日后有了天灾,这抵抗力,也就高了几分,也就少了些人造反。自己的日子,也就好过些。

徐光启,果然是个牛人。

第107章 徐光启(五)

“陛下请稍等,容臣问一下。”一位大臣连忙出来奏到。

还有什么问题?杨改革纳闷了:“卿家就说吧,什么问题?”

“启禀陛下,臣想问,这折色要折多少,这要占到赋税的几成?”这位估计是户部的。

“这……”杨改革又犯难了,折色问题,自己也没咋考虑过,这几石番薯折一石粮食,还是个问题,这个还要看实地种番薯之后的产量才行啊!现在定,也太早了点,二十一世纪和现在番薯的产量,可大不同。至于占几成比例的赋税,那就更没谱了。

占赋税的比例少了,这规模上不去,这占的比例多了,天天给官员们发黄金搭档,脑白金也不是一个事啊!杨改革是左右犯难,再看看徐光启,徐光启动了动嘴唇,又把目光对准地上,没说话。

杨改革心思急转,记得这番薯可是好东西,为什么推广就这样难呢?再不行,自己就拿番薯喂猪,这总行了吧,正好搞工业化农场,正要发狠把这番薯占赋税的比例调到极高,孙承宗出来奏到:“启禀陛下,臣以为,折色问题,暂时可不急,待徐少保试种之后再做定论,至于占几成赋税,这个,臣以为,占个三成比较稳妥,当然,最好还是在徐大人试种之后再由陛下圣裁。”

孙承宗出来说话了。杨改革总算是松了口气,再不济,比例也不会低过三成了。这东林党的抗靶子发话了,也是蛮有影响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