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也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子先说得在理,陛下如今要全面推行这个制度怕是急躁了点,也没有什么经验,万一出个什么纰漏,就麻烦了,何不干脆,先别提形成制度,先让李若涟的那个钱庄试着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一些足够的经验再说,这个,只要陛下和户部说一声,配合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倒是简单多了……”孙承宗也觉得,这件事,最保险的就是先小规模的试验一下,至于成不成,还得看李若涟那里积累了多少经验。
杨改革陷入了深思,自己的两位师傅,都劝自己谨慎,小心,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先小规模的试运行再说。
毕自严也道:“启禀陛下,臣也觉得在理,如今,只要户部和李若涟的那个钱庄好好的对接一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制定什么严密的制度,也不需要改动现有的制度,如此,倒是简单多了,日后,可以逐步的摸索经验,为日后全面推开做准备……”
三个人都劝自己不要急,可以让李若涟的钱庄先运转起来,只要和户部达成一致,对接就可以了,这个,相当的简单,不涉及地方官,不涉及人事,制度等等的改变,阻力应该没有那样大。应该是可行的。
杨改革点点头,自己也没有想一下子推行这中央银行,也没打算一下子全面铺开,至于说这件事,完全是为了转移群臣的注意力,掩盖自己“队伍”的失误。为了保住自己的队伍,才故意说的,其实,自己也是想先小规模,小范围的试运行一段时间,逐步的发展扩大这个,才比较自然,一下子在全国布局银行网点,这个,杨改革现在还没这个底气,这皇帝他也是个穷光蛋,要是和南方的大商人比起来,只能给别人提鞋。自己要开全国规模的银行,这银行的准备金,就够自己喝一壶了。
“唉……,朕也是这样想的,那就先让李若涟和户部对接,先试点一下这银行如何运转吧,慢慢的发展,积累些经验,……毕爱卿,户部对接,这个,没问题吧?你可是户部侍郎啊!”杨改革办这事,肯定只能用自己人。
第211章 纠结的纸币问题
毕自严有点惭愧,心道:我的陛下,你还知道我是个侍郎,在户部,上面还有尚书呢?您虽然不把尚书当回事,可是,那也是在下的顶头上司啊!你这问户部的事,不问尚书,问我这个侍郎能不能搞定,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啊!毕自严一副很受伤,很为难的表情。
杨改革见毕自严一副不自在的样子,才发觉,自己太想当然了,这户部也轮不到一个侍郎做主啊!尚书才是户部的头,何况,这户部上面,还有内阁呢。
“这个,大伴,下道谕旨,让户部务必配合好这次试点工作,这件事,就由毕爱卿亲自负责。”
“奴婢遵命。”王承恩答应下来。这件事简单,只要派个小太监去户部传旨一声,这毕自严就可以专门负责这件事了。
“既然这件事,两位师傅和毕爱卿都劝朕不急于一时,那这件事,就暂且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吧。今天,朕找几位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和几位商量一下,几位都是信得过的人呢……”杨改革由说道。
听说还有重要的事,几位都紧张起来,这位皇帝,虽然有时候顽皮和胡闹,但是,一旦有了正事,也是泼天一般的大事。
几个人恭敬的等待着皇帝发话。
杨改革道:“几位,先把这几张小票看看,再说。”杨改革让王承恩给三个人拿去一些纸票子,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票子,是杨改革前几天得知国子监的事之后,特地让自己的那个制作钞票的高手赶制的,虽然是高手做的,但是,也做得实在不咋样,虽然花花绿绿,但是依旧不能遇水,更不可以多次的折叠。
孙承宗皱起眉头,看着从王承恩手里接过的纸票子,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