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个铜币的火耗,有二成?没错?”杨改革再次确定一下,这件事,没搞错。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生铜一般价在百文一斤左右,这是铸币的上好原料,还有一些则是古铜,熟铜,旧铜,这些铜,里面含有杂质,作出来的铜币,色泽不够,乃是做铜币的下等料,而一斤铜,铸造出来的铜币,则有一百二十几文,所以,这中间,就有二十几文的差价,外加铜钱里,需要掺杂一些铅锡,所以,二成的火耗,完全没有问题……”毕自严对这铸币,那是有一百个信心的。
“那这些钱造出来?效果如何?不会黑不溜秋的吧?”杨改革如今,还没见过明朝的铜币到底是啥样,生活在皇宫里,有人伺候着,使用银钱都不经过自己的手。对明朝铜币的印象,始终是那种长满了铜锈,黑不溜秋的印象,于是,决定问一下自己的“崇祯通宝”,到底啥样。
毕自严瞪了皇帝半天,没明白皇帝这样问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说得还不够明白吗?这铜钱用的可是接近纯铜的上等材料啊!一千文钱里面就掺杂了七两的铅锡,您还问这钱是啥样,当然是和铜一个样啊!
“回禀陛下,此钱,乃是仿照太祖定制所制,用铜均是上等,八斤八两铜里面,就掺了七两铅,所以,陛下,这制钱造出来,当和铜一个样子,黄浸浸的。”毕自严想了半天,只能这样说。
毕自严这样说,杨改革总算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这钱,就和纯铜差不多,不会是自己在二十一世纪见到的那个模样,黑不溜秋的,这下杨改革放心了。
“嗯,很好,如此,朕就放心了。”杨改革长嘘一口气,自己可不想自己造出来的钱,没一点看头,这穿越者的面子,还是要的。
“对了,这次铸币,大概能从里面赚多少钱啊?”杨改革想这二成的火耗,怎么着,也得赚不少吧。
“回禀陛下,就以太祖当年铸造量来算,十九万贯,二成火耗,该有三万八千贯的火耗,除去人工,炭火,消耗,大约有一成的节余就不错了,大概收入一万九千贯,大约二万两银子吧。”毕自严又解释道。
我靠,搞了半天,才二万两银子,真的很不给力啊!杨改革在心中大骂,不是说古代铸钱,是个赚钱的行当吗?怎么现在自己就赚不到钱呢?唉……算了,不指望这铜币能赚钱了,铸造上亿枚铜钱,总共才价值十九万两银子,全部弄来也不凶。还是从银币上面赚点钱,一想到铸造银币那超级本钱,杨改革又是一阵泪奔,至今,自己那铸本还没着落呢。
第237章 喜公公
杨改革也不指望着从铸铜币里面赚钱,要赚钱,全指望银币,不过这银币的铸本,当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二百万的铸本,杨改革现在还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呢。
“启禀陛下,这铸本的事……”毕自严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皇帝正在为铸本的事烦恼,毕自严还是把铸本的事提了出来,没铸本,这银币,就别想造。
“户部的铸本是多少?”杨改革揪头皮了。
“回陛下,铸造铜币,户部的铸本近八万两,铸造银币,这个,没有先例,不知……”毕自严不知道这一二百万的铸本谁出,反正户部现在是没钱。
“铜钱铸本到是有,这银币的铸本,户部现在能拿出多少?”杨改革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