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一听皇帝的话,纷纷交头接耳,这是皇帝逼大家站队啊!皇帝的举动,打乱了很多人的想法和对策,很多人原本打算跟随主流,随便反对一下了事的,如今看到皇帝逼人站队,心中顿时打了退堂鼓,这不值得,皇帝不是说了,还可以不支持,不反对吗?这明显就是说可以有余地嘛?皇帝是铁了心要收税,这税是那样好收的吗?矛盾重重啊!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往后靠,不支持,也不反对,两边都不得罪,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
见群臣们考虑得差不多了,杨改革才用手虚压了两下。议论纷纷的大臣们,立刻安静下来。
“好了,也给了你们时间考虑了,赞成的,就先站到朕的左手边吧。”杨改革首先让自己的“帝党”出场了,不管怎么说,这事得有人带头,自己的帝党,既想投靠自己,捞好处,又怕事,那显然是不行的,杨改革的话音一落,以施凤来为首的“帝党”就昂首阔步的站在了皇帝的左手边上,看人数,也不多,就只有将近十人的样子,杨改革认识的有施凤来,孙承宗,兵部尚书刘延元,户部侍郎毕自严等。
杨改革看了看自己的队伍,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自己的队伍还是很可靠,没有在关键时刻“叛变”。孙承宗就不说了,这是自己的铁杆,如果孙承宗都不站到自己这一边,那自己真的是一个失败的皇帝,施凤来则是铁了心一心投靠皇帝的,他知道他这个首辅,做多长时间,全看皇帝的意思,全靠着皇帝,说实话,他对如何处理国家的大事,如何给皇帝出谋划策没有大的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从政经验长,对官场了如指掌,应付繁杂的普通政事处理,倒是一把好手,这也是杨改革还让他当首辅的原因,杨改革自己觉得,自己熟知历史,要说处理大事,世界上还不可能有比自己更加厉害的人,军事上有孙承宗辅助,自己还有锦衣卫,军情局搜集情报,剩下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不值得自己浪费精力关注,正好合适施凤来这个不合格的首辅来干,也是施凤来这个不合格的首辅成了铁杆的帝党的原因,皇帝“给权”,重用,相信他啊!让他是死心塌地。刘延元则是一心的想在自己的任上,把皇帝谋划的那几件事给搞成了,要这样,他留名青史这事也算是成了,他这一辈子,也没算白活,如今这些事缺钱,他不管从那方面考虑,都要站在皇帝这边的。毕自严就不用多说了,皇帝认定的下一个户部尚书,如果此时脱离“帝党”,除非毕自严疯了。
皇帝一声令下,就有好几位重臣站到了皇帝的那一边,许多人原本就有些松动的心思,再次动摇了,这次如果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那日后恐怕就不好相见了,和皇帝作对,终归是没有什么好结果,总之,是输家啊!许多人又决定投靠“酱油党”。
“好了,接下来,持反对意见的站在朕的右手边。”杨改革一声令下,很多人开始犹犹豫豫起来,到底要不要彻底和皇帝撕破脸皮?一些人开始递眼色,做暗示。
杨改革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心思其实是动摇的,灵机一动,紧接着道:“不反对,不赞成的靠后。”
杨改革这句话说得很及时,原本很多都坚持不住,准备往右边站的人,摇摇头,决定当“酱油党”了。留一线,什么都好说,如今是那边都不好得罪的好,还是站在一边看戏得了,说实话,如今这位皇帝陛下,确实是位好皇帝,不是那种为了自己攒银子而到处搜刮的皇帝,收税,也不是收到自己腰包里去了,还是要花出去的,而朝廷,往往还能跟着沾光,有些人觉得,没必要就一定要反对皇帝收税,朝廷沾光不就是他们沾光吗?
杨改革看着左右两边的人数,心中很满意。支持自己的人,大约占到了不到五分之一,反对的占到了将近五分之三,打酱油的则大约是五分之一多点。自己在早朝上,利用皇帝的身份和便利,打压反对者,做足了对自己有利准备,起码没让反对的人变成压倒性的多数,今天这个辩论,还有得看。
“好了,既然诸位卿家已经选定了位置,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辩论吧,朕会根据你们辩论的结果决定是不是收税,朕今日也来个从谏如流,如何?呵呵,朕可是听得进去谏议的。”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
这是干什么?群臣惊讶了。明显的,反对收税的人比帝党的人多得多,也就是说,反对收税的人赢的可能性大一些,起码辩论的时间长了,人多是有优势的,可以车轮战,皇帝似乎并没有说辩论多长时间啊!再说,即便是反对收税的输了,还可以阻挠皇帝派下去的税监,让皇帝收不成税,这怎么看,皇帝都没有多大胜算啊!
“好了,诸位爱卿,这就开始辩论吧,朕不会偏袒那一方的,等你们辩论的结果出来,朕只根据结果决定是不是收税。”杨改革说道。
哗~!众臣又是一阵惊讶!皇帝这……,看不懂啊!帝党虽然也有几个重量级的,可是赢面真的不大啊!
辩论正式开始。
……
“启禀陛下,臣以为,如今各地赈灾所需费用极大,战事众多,开销庞大,户部早已无银,夏税更是无从依靠,秋税则是遥遥无期,如今全靠陛下的内帑支撑着,这样下去,是很危险局面,一旦出现事故,则会动摇国本,动摇我大明的根基,所以,臣以为,如今之际,唯有收税一途,才能缓解当前的局面……”第一个说话的,是首辅施凤来。他的旗帜倒是很鲜明,那就是力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