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开始议论纷纷起来,这通虏案已经牵扯的越来越大了,也就是说,给盐商背书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很多大臣再次考虑,要怎么办,是继续为盐商背书,还是联合起来对付皇帝。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即可彻查此事,绝不可放过导致我关外几十万官军死伤,百万百姓伤亡,丢城失地的责任,绝不可放过一个汉贼,……凡是牵涉到通虏案的盐商,臣以为,也该严查……”有人出来呼吁严查此事,接着将盐商也一起扫进去。

不过,立刻遭到反弹。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妥……”虽然皇帝言辞凿凿,有秦良玉表演哭戏,更是有毛文龙出来作证,但是,保护盐商的人依旧是有不少。

“……臣以为,即便是晋商该死,可也不该牵扯到盐商,这一码归一码,晋商的事请陛下严惩晋商,盐商的事,陛下则未必有证据证明他们就涉及通虏……”有的官员是和盐商牵涉得比较深,尽管局面已经对盐商不利,但是,依旧是为盐商挺身。

“哈哈哈……”杨改革照例惨笑了一阵,然后才道:“朕也不愿意相信,可事实由不得朕不信,来人啊!将那包袱打开……”杨改革惨笑了一阵,然后道。

有侍卫出来,将那一大包袱东西打开,打开之后,却是一些金银珠玉。

大臣们疑惑的看着这些金银珠玉。

“……朕也不愿意相信,可证据面前,朕也不得不信,这些东西,都是从那些晋商家中抄出的,诸位可知道他的来历?”杨改革依旧是一副凄凄惨惨的样子,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

“东虏就是一伙强盗,抢掠了我辽东膏腴之地,破家无数,这些东西,正是东虏从我大明关外百姓家抢掠而来的,东虏抢到这些东西之后,不能当饭吃,却拿这些东西通过那些晋商来买粮食,买军械,买情报,供那些奸细在关内活动,那些晋商又将这些抢掠而来的金银珠玉转手给盐商,由这些盐商转手到江南,以获利,否则,这些金银珠玉留在关外,不能当饭吃,比石头还没用,东虏何以生存?正是因为晋商通虏,为东虏将这些财货换成粮食,换成武器,换成消息,这才使得东虏有动力,有能力去抢劫我大明的百姓,致使我大明死伤猜中,官军死伤惨重,这些该死的晋商,都该杀,那些为晋商出售这些金银珠玉的盐商,都是帮凶,没他们从中帮忙,东虏焉能越战越强,越做越大?”杨改革继续爆料。

啊!朝臣再一次惊呼!皇帝这样说,看样子,这盐商牵涉其中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保盐商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还得再考虑考虑。

第468章 大对决(三)

尽管皇帝已经接二连三的拿出各种证据证明盐商和通虏案有关,通虏案案情重大,但是,依旧有很多官员站出来,为盐商开脱,为盐商说话。

“启禀陛下,虽然陛下说得如真的一般,但是,臣不信,从几个晋商家中抄出来几样东西,就说是辽东关外百姓的?就要牵强到盐商身上,这委实难以服众,关外辽东破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更是有很多关外的百姓逃到关内,带进来的金银珠玉无数不少,为了安家,典当金银珠玉的更不在少数,即便是某人家中有一两件这些东西,臣想,也不足为奇怪,陛下拿这些东西说盐商和东虏有瓜葛,臣实在是难以信服……”一个官员对于皇帝的证据,立刻给了反驳,眼中,语气里,更是有不屑。

“说得好……”杨改革仰天笑了一阵,道:“说实话,朕也不信,可朕又不得不信,朕的子民里,有的人,宁愿做东虏的狗,也不愿做人,勾结外族,残害同胞,妄想着有朝一日,能以从龙之姿凌驾于众同胞身上,……”杨改革环顾的大殿一圈,凌厉的眼神,看得不少人骇然。

“……有些人,为了私利,欺君罔上,残害同僚,置同胞于死地;为了私利,可以忘记自己姓什么,忘记自己祖宗是谁;为了私利,可以认贼作父,可以和残害我大明子民的强盗侩子手勾结;为了私利,可以受敌人指使,来啃我大明的肉,拆我大明的庙堂,……二百多年前,我大明是怎么建起来的?‘南民’这个称呼,何等的凄惨?四等贱民的滋味莫非很好受?莫非,诸位都愿意此事重演?……关外,一群强盗正做着马踏江南的旧梦,他们不正是想着有朝一日,冲入关内,重新将我汉家子民变成四等奴隶吗?有些人,正在为这群强盗办事,正在为这群强盗行方便,正在帮这群强盗;有些人,正在努力的将自己变成四等贱民,还要拖累我华夏子民也都变成四等贱民,供那群强盗蹂躏,欺辱……,那些想做四等贱民的狗贼,朕饶不了他,天下人,饶不了你……”杨改革的话,变得凌厉起来,最后几个字,更是怒吼着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