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朕今日把你找来,还让你听朕和那些工匠之间的谈话,就是想告诉你,邮递系统的好日子要来了……”杨改革笑道。

“恳请陛下示下……”刘懋激动起来,不知道皇帝说的好日子是什么。

“朕准备为邮递系统造一批邮递马车……”杨改革笑道。

“邮递马车?……”刘懋吃惊得很,莫非皇帝除了给官军配马车,除了给当官的配马车,还准备驿卒们也配马车?皇帝真的是银子多的没地方使了吗?漫天的撒银子吗?

“不错,邮递马车,朕想了想,得把这邮递这一行扶植起来……”杨改革看着吃惊不小的刘懋,笑道。

“……不知陛下是何种配法?”刘懋按压下心里的吃惊,问道。

“每个县之间,都有邮递马车相连,可以把人从一个县运往另外一个县,人和物可以从县到州,到府,到省府,到京城,此是其一……”杨改革笑着解释道。

“啊!”刘懋大吃一惊!天下州县都要通马车邮递,还要能运人,这……,皇帝也太疯狂了。

“……陛下,此……,臣……,实在是难以理解……”刘懋震惊的厉害,不能理解皇帝的意思。

“无他,不过是一个运送灾民罢了,如今天灾,朕大举移民,可有些有家当的老百姓,却也不愿意长途跋涉,远徙千里去移民,他们或许会投靠亲友,或许会卖了家里的家当,到城里找个生活糊口,如果朕一味的强制要求灾民去移民,想也有些不近人情,也有不少大臣给朕上奏疏,说道此方面的事,朕想到此,也感到,朕的赈济策略,确实有空档啊!故此,朕苦思对策,终于想出了个好办法,那就是借助邮政驿递遍及天下州县的优势,建立起一套能运送人的驿递系统,如此,可将这一批不愿意去移民,想投靠亲友,想到城里做些买卖的人一个活路,这也不失是个善政,何况,如今的移民,更是往大琉球而去,很多灾民听了,更不愿意去,宁愿饿死在家中,每每听有人上奏疏提起此事,朕就寝食难安啊!朕的苦心,卿家可以理解么?”杨改革一副感慨的模样说道。

“呜呜……,呜呜……,陛下,臣能理解陛下的苦心,陛下为了天灾黎明,当真是操碎了心啊!当真乃是圣主,明君,臣有愧……”刘懋听了皇帝的话,立刻哭了起来,挤出几滴眼泪。

第520章 公共交通业

皇帝的一番诉苦,倒是让刘懋听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还是事关赈灾。

确实如皇帝所言,确实有些老百姓,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属于那种在山穷水尽边缘徘徊的情况,比如,原来家里六个人,如果都窝在家里,靠着家里那点收成,一家人都吃不饱,个个挨饿,但是如果叫他们去移民,他们又不甘心,毕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去,移民毕竟是件很艰苦的事,背井离乡,很多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这条路的,这种徘徊在破产边缘的人家,也着实不少,如果把家中一人分出来,只有五个人靠着原本那些收成过活,这日子也就好过了,虽然是天灾减产,却也勉强活得下去,如此,就不需要一家都移民,那多出来的一个人,自然不能抛弃,如果能在州县或者大城里找份活计,也远比移民强得多,这怎么说一年还可以回次家,一家人还可以团聚,要见面,也有个地方找,将来如果有出息了,买田置业,也是说不准的事,或者说,等过几年,天灾不那么严重了,也过得下去了,还可以回去,这就更不想移民了。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陛下是想把家中那些养不下的人口通过驿递运送到大城吧?或是做个买卖,或是做工,也总比在家中挨饿的强……唉……,这道路确实艰难啊!……唉……,天下黎民如果知道了陛下的苦心,当痛哭流涕……,陛下之心,实乃是善……,陛下大德……”刘懋自己脑补出了皇帝的意思,也信服的叹息着。

“刘卿家明白朕的意思就好,也不怕把实话告诉刘卿家,近日各地报上来的奏报,这开春相当的早,所以,今年又必定是一个干旱之年,从目前报上来的情况看,这干旱的范围波及相当的广,北方数省都在波及之内,除了陕西和山西可能相当严重之外,很多地方都是那种有干旱,却也没到严重或者绝收的地步,也就是说,减产是必然,却有不像去年陕西那般绝收,现在那种百万大移民,将一地之民全部移走的办法不适合今年的干旱局面,今年的天灾局面怕是陕西和山西几处地方绝收,适合大移民,而河南,山东,顺天府等地,却是减产,也就是说有收成,却养不活原本那样多人,受灾的人口又相当的分散,如果派驻移民官进行移民,这未免又有浪费之嫌,何况,很多人家也就是在饥饿、破产的边缘徘徊,未必愿意移民,如果强制移民,也未免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