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再说说,公共马车除了北京城内,也可以将京师周边的州县、乡镇连接起来,虽然单个乡镇,州县进出北京的人不多,但京师四通八达,数条线路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倒是要卿家好好的思量一番,看该是如何个做法……,这北京周边的人比较容易来京城,这京城里的生意都好做些……,卿家就看着办吧……”杨改革快速的写下一些批语,批改这个“学生”的作业。

翻到最后,杨改革皱起了眉头,这次刘懋的作业最后,交的是上次自己留下的“作业”,是关于道路的问题的,马车固然是跑了很多,但道路问题却也不得不重视,刘懋在一次“作业”中提到,一旦下雨,京城的很多道路,就不好走,坑坑洼洼的,越碾坑越深,这个问题,刘懋也当成“作业”,写给了皇帝,算是自学成才了。

杨改革看过之后,批语是让刘懋自己想该如何解决。

这次,刘懋送来的“作业”上写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皇帝掏银子,重新筑路,用三合土筑路,京城里最好用石板铺路,这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杨改革皱眉头了,这个“作业”该如何改?上石板?北京城里自己上石板倒是没问题,即便是造价贵些,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可通州的,其他州县的也用石板?这显然不可能,三合土?

杨改革提笔不敢批改了,这可得要银子啊!或者说,交通和道路的问题,自己该得重视了,道路收费?谁修路,谁收银子?还是自己掏银子,大家免费用?

第532章 黄宗羲

三月的天,渐渐的暖和,北京城里,也逐渐的露出新芽,绿色逐渐渲染在这个世界里。

杨改革早早的起床了,今日,杨改革准备去一趟国子监,自从杨改革搞出了全民教育这个东东之后,杨改革在读书人和教育界的声望,那是蹭蹭蹭的往上涨,没有那个君王舍得每年拿几百万两银子支持搞教育,也只有如今的崇祯朝才有这样的事发生。

更何况盐商案之后,皇帝放出豪言,全力支持办学,查抄盐商的那些家宅,只要适合办学的,只要是“教育界”人士看上的,都可以无条件的拨给为办学的场所,这一下,杨改革的声望在读书人和教育界,那直接和圣人看齐了,凡是皇帝要做的事,必定是好的,凡是皇帝说的话,必定是对的,凡事,必定是要支持皇帝的。

故此,也才有了今日国子监“讲学”一行。

“大伴,那三合土的路修得怎么样了?”快要出宫门了,杨改革还在问那个三合土修路的事,最近杨改革也一直在想法子看路该怎么修,按照现在的最高标准,石板路那只能在城里修,城外的交通只能是三合土了,于是,为了验证三合土到底行不行,杨改革特意命人在皇城里修了一段用三合土铺就的路,专门用来实验到底行不行。

“回陛下,已经造好了……”王承恩连忙回答道,对于皇帝的这个特殊的要求,他是尽心尽力的去办了,皇帝说要三合土的路,王承恩立刻就造了一条出来。

“走,出宫之前,先去看看那路……”杨改革的三合土路在皇城,要去试验还得出紫禁城,介于今日难得出一次紫禁城,杨改革倒是想顺道去看看。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道。

不一会,步辇就直接到了那三合土铺的路边,这是一条能过两辆马车有余的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