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还是要申明,不管如何,朕都对儒家没有恶意,对孔家也没恶意,对卿家更没恶意,不管朕以后是亡国了,还是以后大明亡国了,朕都不会怪卿家,也不会怪孔家,更不会怪儒家,卿家按照该走的路走,朕只会感谢孔家,儒家在延续文明方面确实有独到的一面,朕不希望亡国,但更不希望亡种、亡天下……,虽然对卿家有些看法,不过,自从今天说开了,朕心中的芥蒂也就去了,日后不会对孔家心存芥蒂了……,朕是真心希望孔家能帮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朕一直很欣赏,希望孔家能看在朕一心为天下百姓争命的份上,帮朕……”杨改革倒是放低了姿态跟孔胤植说话。
孔胤植到了此时,除了脑子一片空白,更是百味杂陈,这人生真的是跌宕起伏,这短短的半个时辰,比他半辈子所经历的更长。
孔胤植匍匐在地,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还是该放声大吼。
“卿家回去,可照旧,就当今日的事没发生过,如有心帮朕,待看过了朕的手段,可在儒字新解上有所解读即可,朕自然知道卿家的心意,如卿家能帮朕,朕说的自然一切算数,朕虽然对儒字有所新解,但朕保证,儒家依旧是治国之本;如卿家不打算帮朕,朕也不会怪卿家,孔家的一切照旧,朕也不会对孔家有什么不好的打算,这点肚量,朕还是有的,卿家可牢记今日朕的话,朕一向说话算话……”杨改革见今日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就打算让孔胤植回去。
“臣遵旨!”孔胤植脑子空白一片,机械的回答道,匍匐在地的姿态,终于变了。
“……哦,朕想起来了,还有一件事,朕要说一下,虽然韩爌,曹于汴他们和朕争得厉害,好似对朕不利,可朕也在这里说,即便朕赢了他们,也没打算把他们如何,朝廷里需要有他们出来反对,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卿家就算当是个见证人……”杨改革又说道,虽然韩爌,曹于汴他们处心积虑的反对自己,给自己找茬,可作为一个皇帝,是必须要有一些反对声音的,这一点,杨改革异常清楚,铁板一块的朝堂,只会害了自己,说给孔胤植听,也是说给曹于汴听。
“陛下大义,臣明白了,臣会记下陛下今日说的话的,臣告辞了……”孔胤植刚刚准备起身的身子,听见皇帝说话,又赶忙匍匐起来,答应过了皇帝的话,才堪堪的起身,起来的时候,还摇晃了几下,好似是跪得太久,腿脚有些软了。
看着远去的孔胤植走得有些蹒跚,杨改革又有些得意,能把一个衍圣公压制到这种地步,自己也算是皇帝中少有的了吧,只希望这家伙能开窍,能站在自己这边,这家伙的身份办这个事实在是太恰当了,如果他不参与,那自己就只能找替代品了,比如刘宗周,虽然效果差些,可也还能凑合着用。
第623章 封航
八月的北京城,整个大明朝顶尖的阶层都聚集于此,参与或者关注着大明朝二百年来最“壮观”的一次斗争,到底是皇帝获胜,还是那些人获胜?这可能左右大明朝二百年来的国运。
这场斗争,早已开始,从皇帝高调宣布帮琉球国复国,这场争斗就到了最后关头。之所以立刻没有就爆发,原因也简单,大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联络布局,协调整理内部势力做最后的准备,至于谁笑到最后,那就看各自的手段了。
北洋水师和郑芝龙接到了皇帝帮琉球国复国的圣旨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封航,严禁明朝的船只靠近倭国以及琉球,也严禁倭国的船只靠近大明。原因也简单,既然要帮琉球国复国,肯定要和倭国人打仗,既然要打仗,那大家都站远一点,一来不要伤及无辜;二来,不要给倭国运送物资,更不要资敌。
正是一年做买卖的时候,却不准靠近倭国,那产的那么多生丝,海贸产品又销往那里去呢?南洋更不用去想,首先就过不了郑芝龙那关,虽然他如今招安了,可还是海盗性子,让不让你过,完全看他的心心情,至于说有没有皇帝授意,谁也说不准。除了郑芝龙,还有其他海盗,数量也不菲,除了其他海盗,还有夷人,过了这些重重关卡,才能到南洋,回来还得再经历一次这种重重难关,要到那边做买卖,几乎是有命去,没命回。如今倭国、朝鲜的贸易又被中断,海上贸易,算是彻底的停滞下来。
帮琉球复国这个消息传到南方,很多依靠海贸获利的家族再也坐不住,开始暗中联络,想办法,除了依靠海贸获利的家族,还有很多反对缴税的家族,也开始参与联络,皇帝的路数已经可以说很明白了,皇帝变着方的要大家缴税,今日是这些海商,日后就轮到他们了,所以,参与暗中联络的人更是不少。
天下人聚集京城,又为这件事的联络和发展提供了便利。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联络、发酵、布局、整合,这件事,也算是到了风口浪尖了,双方也到了摊派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