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遵旨!”王承恩端着一杯茶,上来伺候着,把茶递过去,又把密匣接过来,准备发出去,这样的事,王承恩已经做得相当的熟悉了。
处理过了南方徐光启的信,杨改革捡起另外一本奏疏,翻看了一下,又是若有所思,这件事,也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虽然如今不用太关注,可也绝对不能放松了对这件事的关注,思索了片刻,杨改革没有说什么,也没做什么,而是把这本奏本放下,这件事,还是放一阵再说,如今倒是不用一直关注此事,再说,这件事,也实在是太远了,即便关注,也对事情发生地产生不了什么作用,这件事,差不多只能等结果了。
王承恩处理皇帝交代的事,依旧回来伺候皇帝。
虽然应对这个冬天的事杨改革已经有了办法,可还有一件事,和这个相关,还得再用心,那就是监督韩爌那帮人的事,这个事,本来是归曹于汴的,可曹于汴退休了,这事落到了他的接任者身上,可曹于汴的继任者,杨改革又不太相信,这件事,或许还得通过曹于汴才行,杨改革想来想,决定还是给曹于汴去个信,不过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这事还是再等等说,曹于汴虽然退席了,但如果还关心朝局,一定会知道这个事,或许不用自己提醒也知道该在什么事上发力,杨改革犹豫了半响,给曹于汴的信,终究还是没写。反正韩爌的事来日方长。
“大伴,去文华殿,召诸大臣议事。”杨改革忽然说道,处理了这些事,杨改革决定把韩爌的事和户口的是处理一下,这件事,还是宜早不宜迟,还是尽快落实为好。
“奴婢遵旨!”王承恩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的眉头数次紧皱,有些担心,见皇帝迟迟不能下笔,以为皇帝遇到了什么难题,也颇为着急,听见皇帝说文华殿议事,立刻答应。
……
文华殿。
一阵礼节过后,杨改革就开始正式议事了。
“今日朕把诸位卿家召来,倒是有几件事要商议一下。”杨改革环视了一下诸人,说道。
实际不少人都明白,说是来商量,实际早已内定好了,今日也不过是走过罢了。
“这第一件,就是韩阁老提到的整修京城沟渠的事,京城的沟渠已经有八九年没有大修了吧,如今也到了该大修的时候了,诸位卿家有什么看法?”杨改革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拿起一本厚厚的奏疏给众人看。
众人一听是这个事,纷纷闭嘴,这事不少人都知道,皇帝已经分给了韩爌了,作为转身的报酬,现在来说,就是走个过场。
“回禀陛下,确实该大修了,历来我朝每隔个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如今八九年没有大修了,再不大修,一旦出现情况,只怕会出大问题……”施凤来立刻说道,也没等皇帝传阅奏本,也没等人念奏本。
“回禀陛下,确实该修了……”其他大臣也没觉得这事有多大的讨论必要,既然都定好了,那就赞成呗。
一轮议论下来,基本上都是同意修的,要么就是不作声的,确实没有一点悬念,甚至连过场也走得极为简单。
“那既然如此,此事就按照韩阁老说的办吧,大修京城沟渠,由韩阁老担纲,负总责,督促进度,由工部李尚书做副手,协助韩阁老完成此事……”杨改革见此事毫无悬念,也就正式的敲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