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议经过了这么一个小插曲,继续开始。

前面反对的人原本也算士气高涨,人数众多,颇有些气势,可被皇帝几句话说得体无完肤,几乎溃不成军。这反对的声音,也算是一下子低下去了,这实在是开不了口了,生怕皇帝又拿出一个“隋炀帝”来说事。

大臣们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皇帝真的不好忽悠,而且是越来越不好忽悠,有事没事,都得悠着点。

“那位卿家还有其他说法?”杨改革继续问道。对于今天这事,杨改革也是偶然遇到的,杨改革原本也没打算把隋炀帝拿出来说事,也没打算给他平反。杨改革知道,这次这件事必定有反对的声音,原本的安排是让反对的人表达自己的声音,然后再让另外一批人表达一下怎么建的声音,就比如韩爌,比如施凤来……,如此,修不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夹杂在一起,再稍稍的把怎么修的问题引导一下,这修不修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修不修和怎么修的问题僵持得几次,谁还有心思讨论修不修?明显的怎么修更加有意思,更加值得讨论。

杨改革就不相信,当讨论到这碑身上该上谁的浮雕的时候,大家还坐得住。那还不得为孔子能上还是谁能上争个不休?想讨论到这个程度,修不修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没想到又遇到这个事,自己的布置还没发挥作用,这反对的人就溃不成军了。

“启禀陛下,臣敢问,如此之高的碑,要怎么才修得上去呢?三十丈,可算得是通天塔了……,即便是用水泥修建,只怕也是难啊!……”施凤来终于找到了机会说话。说的这话,就是明显的怎么修的问题,而不是修不修的问题,这个问题,细究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工部可在?”杨改革自己倒是懒得废话,准备让工部尚书出来说话。具体怎么修,自己还没谱了,孙元化也还没到京,到底是修三十丈,还是修二十丈,杨改革也拿不准,钢筋水泥修这么高的东西,还没有先例。

“……臣在。”工部尚书站出来,答应道。

“……卿家就说说,修这么高的碑,到底行不行?”杨改革问道,现在就是要引发对这件事的大讨论,先把世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是,虽然怎么修,技术到不到位这件事杨改革还没有解决,可有一件东西杨改革可以肯定,这钢筋混泥土不仅能修三十丈高的建筑,一百三十丈也能修,这就够了,这就是杨改革的依仗。

工部尚书暗呼倒霉,怎么要不要建的时候不来问他,怎么修了又来问他?他这工部,就是一个干活的命,肚子里的牢骚倒是不少。从昨日听说了这事起,他就知道,自己的麻烦来了,这么大的一个营造的事,能少得了他工部?他是躲也躲不开,就知道皇帝一定要问他关于营造的事,所以,也是提前做了些功课。

“回禀陛下……,臣以为,三十丈高的建筑,说高不高,说矮也不矮……”工部尚书早就做过功课,所以,倒是也不虚,说得头头是道。

“哦?呵呵,仔细说说……”杨改革笑着问道。

“回禀陛下,不知陛下听说没听说过大雁塔?”工部尚书问。

“这个,自然是听说过的……”杨改革笑道,大雁塔杨改革自然知道,反正,九年义务教育书里总提过这个塔,杨改革对他还是有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