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页

说到这里,司马徽顿了顿道:“若是将军帐下缺乏人手,我有一学生,名为杨敦,奇才为千里。可为郡守,刺史。现下也在西陵,可为将军举荐之。”

庞德公也点了点头,道:“我也有一学生,名为秦风,亦为千里之才,可为郡守,刺史。”

二人显然是误会刘封的意图了,只认为刘封要请求他们出山培养人才。干脆,自荐有能力的学生,为刘封解了燃眉之急。

刘封对于二人能够举荐人才,并且对于客居西陵,受他庇佑,而知知恩图报,心下欣慰。

对于这杨敦,秦风二人,刘封也暗暗上心。

只是,毕竟不是今次来的目的。

刘封微微一笑道:“此来,非是向二位求才来的。”

见刘封似乎有些长语,此间主人司马徽笑着请刘封坐道:“坐下说话。”

刘封点了点头,四人分别落座。

坐好后,刘封才开口道:“当今天下,诸侯并起。论地域广大,当属扬州,荆楚,益州,此三州冠绝天下。但三州之地,人口不丰,底蕴不足。士子,士族远逊于北方。”

说着,刘封看了看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都露出了聆听的神态。继续道:“我欲在各郡建立学校,教化荆楚。在西陵立楚学,为最高学府,迎三位为博士,每五年招收五十名弟子,前三十者,可直接授予官职。以加速荆楚之地的文学发展。”

其实,封建社会,最完美也是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其实是科举制度。但是现在并不比后世。

后世人家,即使家贫,也能读书。但是这个时代,竹简很贵,只有富有的人看得起。

世代名望的称之为士族。寻常豪强,则是寒门。

就算是寒门士子,也是稀少,流落在荆楚的更少。

刘封此举,窃取了科举的精华,以直接授予官职为诱饵,让民间提倡学业。增强荆楚一带的文化底蕴。但还算是适合汉代的一种制度。

第一批学子,可能富足的豪强子孙居多,甚至第二批,第三批也一样。但刘封相信,迟早有一天,只要想读书的百姓,都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