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正德的强势也不算什么,就算是他完全控制了京城的武装力量,充其量也就几万人马罢了,比起九边重镇和各地卫所,这点兵力完全就不够看,跟开国的那二位掌握的力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是,就算是开国的那二位牛人,其实也没有笑到最后,士大夫们的韧性十足,对付不一样的皇帝,他们有各种不同的策略。

对于朱元璋,他们主要是忽悠,因为对方文化水平实在不够看,哪怕是认点儿死理,大伙儿也能继续捏着鼻子把他忽悠迷糊。

朱棣比较难对付,可他却有个弱点,太喜欢御驾亲征了,那大伙儿就投其所好,表面上反对,暗地里却帮他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得妥妥当当的。等皇帝勇敢的去亲征了,文臣们就可以在京城内从容布置,兼忽悠太子了。

一招鲜吃遍天,这招好用啊,用完一次还能用。英宗皇帝跟外朝不亲近,宠信太监,大伙儿一样给他忽悠到土木堡去了,然后把支持皇帝的中坚力量一扫而空,之后不就是士大夫的天下了吗?

对付强势皇帝,其实士大夫们有的是办法,皇帝是孤家寡人一个,只要削弱其身边的近臣,那就可以完全把皇帝掌握住了。

弘治就是很典型的弱势皇帝,也正是因为有了弘治这个前例,朝臣们才一时间没适应过来正德的风格。自正德即位以来,文臣们用的都是当年对付弘治的套路,想着既然能炮制出来一个听话的圣君,按照同样的办法,当然也可以炮制出来第二个。

很可惜,事实证明了,不与时俱进,就只能被时代淘汰。前世的历史上,他们就被正德打了个措手不及,被压制了很多年;这一世有了谢宏搅局,虽然让他们提前有了戒心,甚至做好了准备,可依然是一败涂地。

说到底,还是对敌人的预计不足,因而采用的策略失误,最终导致了一场惨败。

可现在不同了,大家已经有了足够深刻的教训了,当然不会继续沿用老套路,只要改弦易张,用对付成祖和太祖的策略对付正德和谢宏,想必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以柔克刚,这可是士大夫们的拿手好戏。

张升说的话和想法,李东阳从前也有过,并且以此劝说过刘健,可现在他的想法改变了,完全没法和张升一样乐观。

那些策略或者说阴招也许能给对手带来不少麻烦,可只要没法彻底解决对手,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将来以儒家弟子为主的士人阶层很可能被彻底颠覆,这个时期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十几年,甚至更短也未可知。

令他苦闷的是,虽然很快会晋身首辅,但是他的威望反而不如从前了,因为以谢迁为首的江南士人对他的敌视,也是因为他韬光隐晦、明哲保身让很多清流不屑。

所以,他的话说出去也没人听,听了也不肯相信,就如同眼前的张升一样。大多数的士人还沉浸在往日的辉煌,以及长久以来的高傲之中,即便吃了大亏,也不会从把那个书院太过当回事了。

之前会以书院为罪名,主要是因为书院教学的东西冒犯了士大夫的颜面,奇淫技巧那些东西可是被圣人斥之为小道的,怎么能堂而皇之的摆出来,还公传天下呢?

但说这书院能够教出来封阁拜相的贤臣,那就没人相信了,定国安邦之道是多大的学问,哪是不读圣贤书的人能够略窥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