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是算上洪武年的禁海令,可也勉强能说得通,两个皇帝总是大过一个的,何况,大明朝又是洪武爷爷打下的江山,怎么也比成祖皇帝大一级。
只不过,这祖制到底要怎么个算法,就没人能说出来个所以然了。所谓疏不间亲,祖宗之间的矛盾要怎么解决,旁人还真的没法插嘴,这可是圣人都回避的话题啊。
谢宏本也没打算靠民间的舆论如何,民间舆论这玩意顶多造造声势,想要靠这个解决政治难题是不可能的,就连后世的华夏,这玩意都没啥用呢,何况是在明朝。他只是想要先放风声出去,看看敌人的反应,然后决定最终采用何种策略罢了。
不过,谢宏终究不是神仙,很快,一件他事先没算计到的事情发生了。
意外来自于兵部,夹杂在一片边关告急的喧嚣声中,一封洋洋洒洒近万字的奏疏递入了皇宫大内,经过了文渊阁,送到了司礼监,最终由谷大用通报给了正德和谢宏,奏疏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
请开海禁!
等谢宏急看上疏人的署名时,却惊愕的发现,那人不过是个兵部主事,但是名字却让他很眼熟。
王守仁!?
我擦,这不就是除了正德之外的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么?这个牛人怎么会上这么封奏疏?历史上有这回事儿?还是说哥的王霸之气又侧漏了?
谢宏如坠梦中,第一次感觉事情有可能脱出他的掌控,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第367章 一石千层浪
按照谢宏的构想,放风只是第一步,之后对手的反应才是重点。
若是江南人的反应不是太激烈,又或向自己表达谈判的意图,那么不妨做个妥协,进行一次政治利益交换。这种事他虽然不喜欢,也不擅长,可人在朝堂,多少是要捏着鼻子做点违心之事的,这就是政治。
如果对方反应激烈,那谢宏也只好动用他构想出的那个后手了,那招耗时耗力,而且有些过于激烈,还有不小的风险,不过,那条对策却是在他擅长的领域内。
谢宏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期望对手有个什么反应了。按他本心,还是想选择直接一点的办法,可关系到天下安危,他还是听从了曾鉴的意见,按步就班进行开海事宜,并且给对方留下了充裕的思考时间。
但是,王守仁的上疏打破了平静的局势,一下子就将水面下的风浪释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