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页

“皇上,冠军侯有信到。”略一见礼,唐伯虎马上把信递了上去。

“终于有大哥的消息了,朕看看……”正德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接过信一看,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他把手中的球棒一扔,大喝道:“儿郎们,都披挂上,随朕出宫打猎去。”

“喏!”近卫军轰然应诺。

“唐御史,京城这边你照看一下,朕要亲自去见大哥,嗯,你不用说了,哈哈,大哥打猎归来了,我怎么能不去迎一下呢?”

说着,他挥舞了一下手中的信纸,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正是:打猎归来。

第477章 说瘟神,瘟神到

天津卫得名是在永乐二年,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在这里筑城设卫,取天子经由之渡口之意,将其命名为天津。

不过,这里的繁荣并不是始于明代,而是可以上溯到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堪称华北地区第一水系的海河,便经由天津,东入渤海。当南北运河开通后,更是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

其实最初设卫筑城的时候,天津卫跟威海卫那样的卫所也没多大区别。

可随着永乐年间的迁都,漕运的任务更加繁重,人口也日益增多,单纯的卫所机构已经不足用,因而,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到了正德年间,在天津卫这里,兵备道、清军厅等军政衙门一式俱全,与其说是卫所,倒更像是一个通衢大城。

兵备道在明洪熙年间始置,本是在布政司参政,或至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的临时性差遣,到了弘治年间终于形成了定例,也良好的体现了明廷以文御武的风尚。

这官职虽然不是定制,不过大体上都在四品以上,权力很大,在天津卫地方上,算是职权最高的文官了。

按说身为地方上一把手,兵备副使施槃施大人的日子应该很滋润才是,可不知为何,这些日子以来,他的眼皮一直跳个不停,令一向信这个的施大人很不安。

而到了昨天夜里,一骑信使带来的一封急报让他不安的感觉应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