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学则是周期最长,需求最高,缺口也最大的一个环节了。除了去天津的那些政法学员之外,目前各个学员还没有毕业的,尤其是理工类的学院,就连负责教学的李冰河,现在也不敢说自己达到了毕业的标准。
事情紧急的时候,文科类的学员可以提前毕业,一边历练一边学习,可自然科学却马虎不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而且,各个学科也得相互支援,这样才能齐头并进。
相对而言,文科学院这边会轻松些,比起几乎从无到有创建出来的理科学院,文科学院这边的重点主要是转变观念,而且,唐伯虎、张彩这些大才子也一直在其中客串,压力也相对小一些。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皇上出的这几道问题,就是这么个套路。”唐伯虎悠然自得的笑道:“那这第一题来说,西游记体现了什么精神?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侯爷说这个故事的时候,着重强调的却是自由和反抗。”
“原来如此……”能在书院当教授的,多半都是能灵活变通的,观念早就转变过来了,都是一点即透。
“根据考生的答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此人的政治倾向性了。若是说些陈腔滥调的,那自然是政治方面需要加强的,在正式学习之前,须得先好好改变观念才对;若是中规中矩的,那按书院的正常套路来……”
“若是正中红心的,就着力培养?”有人问道。
“非也,非也,”唐伯虎摇头晃脑的说道:“若是能一次就答中,说明这人是个放荡不羁的,并不适合从政,至少不能做那些严谨的工作,比如律法方面。”
众教授都是颔首微笑,一副有悟于心的模样。
“那要是做白不答的呢?”又有人问道。
“那只能说明那人的身份是个传统的读书人,咱们书院的学员可没那么心无旁骛,再说了,西游记在小学教材中也是时有出现的。”唐伯虎微微一笑,道:“所以,这些人和第一种情况相同,只管归类过去便是。”
“那另外两个问题……”
……
乾清宫,也有人正在进行差不多的对话,当然,差不多的只有话题本身。
“看三国若是喜欢某个人,那肯定就是对那个人有认同感,喜欢关羽的必然是个路痴,喜欢张飞的则是个酒鬼,喜欢刘备八成喜欢编草鞋……”
“等等,陛下,有认同感这点微臣是赞成的,可关羽是路痴,贾诩喜欢当寄生虫……就算是不太严谨的演义中,似乎也没有提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