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直到入了,知道要收费了,这才开始写大纲,写细纲。有和没有大纲细纲的区别,相信不少人都能从入v前和入v后的布局中看出来。这也是这两天我一直坚持要把第四卷的细纲憋出来的原因。但是从心理上来说,我是并不喜欢写大纲的。

《将骨》写到今天,出现了一些我之前都不曾预料到的情况,包括将《将骨》写成了一部治世小作,并且都深入到了文化、经济、治国思想等方面,这是我开书之际没有想到的。不管这些东西写得如何,至少我已经惊叹了。

记得毒蛇兄之前说过,看到简介中说我要改变大汉,影响千年历史时,他是既期待又担心。我承认,那个时候我也是很担心的。但是书写着写着,就会逼着你去研究一些东西,然后再回过头来写。再往后,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有段时间书评区关于儒家治国好还是法家治国好的问题的争论,着实给了我不少灵感,我承认若是没有那个争论,我不会老是纠结,也不会得出新学这个答案。

“如今”的大汉,新法推行,新学马山就要面世,国富民强,有了建设边城大规模缩短后勤补给线的资本,也有了将匈奴一网打尽的可能,而不至于如历史上的大汉,漠北决战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有的读者说我把有些东西美化了,甚至是把刘彻写的太牛逼了些,前者我承认,后者我是怎么都不会认同的。

我给《将骨》中汉武一朝的定位就是: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

因为是英雄的时代,所以很多东西就要理想化一些,虽然书中并不缺乏反派、缺乏小人,但就如同汲黯与秦城斗争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政见不同一样,很多冲突都不是个人利益之争。所以汲黯看不惯薛泽与淮南国谋事,在发现薛泽与匈奴有来往之后甚至果断与薛泽撇清了关系。

所以有窦非这种虽然窘迫了半辈子,也不肯埋没理想的人,即便是饭都没得吃,也依然留着半屋子书简。

我想,英雄的时代,总有些人要可爱一些。

但这又并非是我强加给这个时代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相对单纯的王朝了。汉朝之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过一次,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礼崩乐坏了一次。在前朝的基础上,这次崩坏的很彻底,让华夏文明中终于不复再有周礼的风采。

所以在很多作品中,总会提到后人仰慕周礼汉仪。

《将骨》是借了一个英雄的时代,圆一个大国的梦想。

很多作品总是说逆势而上,争霸称王,最终成为最高的存在。但是逆势而上,真的那么容易么?

我甚至看到一本书,想要在战国后期以一个山东小国抗衡秦国,这是逆势了,但是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