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民,皆吾辈同道,何谈应付?”窦非字字有力道,“举国上下,赏罚分明,人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朝廷的认可,得到他人的尊重,合力共举灭匈大业!此乃正道,非是邪门,何须下官去应付?”
“有汉以来凡八十年,百姓安居乐业,官吏循规蹈矩,直至今日,乃有大汉兴盛之象,如何便不是正道了?”薛泽再也沉不住气,大声道,“尔等为一己之私,谄媚陛下,企图混淆视听,变更大汉八十年兴国强国之法,不顾天下安定,煽起事端,实乃是大逆不道,要乱大汉天下,谈何正道?!”
“丞相此言大缪!”窦非也红了脸,争锋相对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丞相岂不知: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商周以来,治国治世之道岂是以一法贯穿始终?丞相之今日治国正道,百年前也生于变乱之中,百年前也是被当时所谓正道排挤的对象!因时变法,治当时之事,此方乃亘古不变之正道!”
“你……”此时,薛泽的反应与汲黯如出一辙,再也不知说喝是好,只得朝刘彻拱手道:“常侍郎伶牙俐齿,翻手云覆手雨,望陛下详查!”
“今日只议政,不议人。”刘彻道,“丞相,你议政不能胜,便要开始议人了么?”
“啊?老臣不敢!”薛泽忙道。
“既然不敢,那边接着议事!”刘彻甩甩衣袖,昂然道。
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下长安,长安天下(一)
刘彻的意思已然是很明显,对薛泽甩出来的这句话摆明了他这回是站在窦非的立场上。
有了刘彻明显的支持立场和薛泽对战窦非的败阵,今日朝议的基本走势便定了下来,反对派难以再抛出有力的论据。还有些不服气的大臣在窦非字字珠玑的辩论下也难以支撑,到最后,满堂大臣几乎都沉默了下来,没了反对的声音。
“臣支持常侍郎的提议!”在大势已定之后,秦城顺便打了一下酱油。
“臣附议!”东方朔和卫青接着酱油道。
“臣等附议!”一些内朝官员和军方将领,这时候都纷纷表态。
一时间,朝堂上大局已定。
表面上看窦非今日是以一己之力论战赢了众位大臣,而实际上窦非只是这份耕战体系的发言人,其背后则是有着秦城和窦非多日来甚至是半年来的谋划、对刘彻的说服以及终于换来的刘彻的支持,都是窦非这场人前战斗胜利的基础。
其实刘彻一朝,内朝成势,大事议决都在内朝大臣中,而外朝沦为执行机构。刘彻今日在朝议上抛出这个议题,与其说是让大臣议政,倒不是如说是向他们宣布自己的决策。那些反对的大臣其实才是真正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