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页

在谢安帅帐内,三战三胜的众大梁军将领可谓是士气高涨、心情激动。毕竟再怎么说,先前二十余日他们终归也是迫于太平军的强势,因此谢安决定避战不出。尽管谢安已反复强调那是战术需要,但是多少也叫他们有些气馁。而如今,他们反过来打地太平军不敢出营,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事!

心情激动的众将领们并没注意到,当他们提到宋恕将军的时候,谢安的面色不禁有些尴尬。

“咳!——说起来,大人,我军为何不趁胜追击,攻打太平军营寨呢?”向来文质彬彬、近乎于儒将形象的大梁军主将梁乘咳嗽了一声,主动岔开话题替谢安解了围。

哪怕是直到今日,梁乘也不觉得那夜谢安的谋略有何疏忽。先是用五万周兵攻打北营与东营,吸引太平军兵营内的兵力,说句难听的,谢安那时就是在欺负刘晴兵少。

试想,谢安当时有八万大军,因此他可以动用五万兵去打太平军的兵营。在那内部空旷的太平军营寨内,刘晴只有动用相近的兵力,才能够阻挡住那五万兵,而五万兵,那也是刘晴手中兵力的全部。

倘若刘晴不中计,不向北营与东营添兵,那么那五万周军便会改佯攻为强行攻打,聚拢兵力直接推到太平军的中营;而倘若刘晴中计,便会有另一支骑兵从西营杀入,使得太平军腹背受敌。

这怎么看都是对周军绝对有利的局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那刘晴毅然而然壮士断腕,竟自己放火烧毁了北营与东营,毫不留恋地将其舍弃。这不单阻挡住了那五万周军的脚步,亦使得在这两营的数万太平军能有工夫抽身退下,支援中营,联合将宋恕那近万骑兵围死在营内。

毫不夸张地说,若非是刘晴在万分危急的时刻亦能冷静地想出这条绝妙的破解办法,那几乎就是谢安稳赢的局面。

可惜,太可惜了……

梁乘至今仍对那夜的变故报以深深的遗憾,毕竟他家主帅谢安就差那么一点,便能将五万太平军一举击溃,结束两军长达近月的僵持。

“攻其大营?”似乎是意识到了梁乘的善意解围,谢安有些感激地望了一眼他,继而摇头说道,“起初是可以打的,凭刘晴手中那五万兵,哦,现在只剩下四万了,她绝对守不住可容纳十五万人的营寨!——但是,她自己烧毁了三个偏营,只剩下南营与中营,这就不好打了!”

梁乘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毕竟他曾也是一军主帅,深知营寨大小与麾下士卒的多少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寨大兵小还是寨小兵多,皆难以久守。

“可这样的话,我军恐怕要步前二十日太平军后尘啊!——那刘晴连续三战败给了大人,纵然是末将这等愚笨之人,也知道她绝不可能再出营应战,而大人却又不强攻……”梁乘终于提到了他此刻最为担心的事。

“强攻,兵力损失太过于严重……”谢安摇了摇头,说出了与刘晴相似的话。

正如刘晴所猜测的,谢安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好主帅,爱兵如子,从不克扣将士的军饷,反而屡次加以丰厚赏赐,这使得他在征伐西境叛军后,在军中一直有着不错的好名声。

虽然人人都说慈不掌兵,可反过来想想,作为一名麾下的军士,你究竟愿意成为谢安手底下的兵,还是长孙湘雨手底下的兵呢?

长孙湘雨至今未尝一败不假,可她所奉行的兵法太过于冷漠,必要之时哪怕是舍弃数万兵士,这个心狠的女人也绝不会犹豫,完全具备兵家所言的用兵如泥的那份狠劲。在这个女人手底下当兵,无非成为她的心腹,成为她视为可堪一用的棋子,否则,你永远需要担心有朝一日为了取胜而被她当成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