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五千沙陀步兵,经过一夜血战,战死高达八千,重伤两千余,轻伤无数。可以说,除了李友金身边的那两千人马还基本保持着建制,其余的,前军三千人全军覆没,中军一万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虽然跑了李克用五千骑兵,但是在朝廷招讨诸镇将帅的眼中,沙陀三部落军使,振武军节度使李国昌被俘,沙陀兵马使李尽忠被俘,如今沙陀都督李友金也投降,加上先前萨葛部米海万,安庆部史敬思,以及高文顺兄弟,傅文达兄弟的投降,沙陀之反已经算是平定了。
第437章 斩草除根 十面埋伏
终于胜利了,诸镇兵马都有一种长松一口气,如释重负的感觉。
虽然这场平叛之战打了半年多的时间,先后换了三任招讨使,还死了三位节度使,阵亡的将士更是加起来有六万余人,可最终还是平定了。
这一次的平叛,朝廷和各镇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不说开始的两任大帅,就是现在的诸镇兵马,昭义军节度使李钧和八千昭义军全军覆没。义成军节度使李钧所率兵马也打光了,只剩下了一个光杆大帅。忠武军崔安潜所率的八千黄头军,忠武八都现在加起来还有两千人,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现在手下也只剩下了一千骑兵。
其它的河阳军李涿麾下也只剩下千余人,天德军节度使赫连铎还有三千骑兵。河东节度使郑从谠的骑兵早打光了,步兵剩下三千。振武军于琄情况稍好些,还有一千骑兵,三千步兵。
九镇兵马,除掉全军覆没的昭义军和义成军,其它各部兵马都是被打残。
唯有李璟的镇国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镇国军两万人马,自入晋以来,损失全加一起还不超过千人。就连萨葛、安庆、契必三部落,和高文集兄弟,傅文达兄弟的兵马,在与李璟分兵前也没有损失,他们如今的损失还都是分兵之后才有的。
但是论起功劳来,诸镇之中,李璟的镇国军功劳却是最大的。蔚代忻云四州都是镇国军收复的,李国昌先前一万大军覆没,也是因为李璟的策划,以至于两次关门打狗,活捉李国昌,生擒李尽忠,加上还有李存璋、李克修、李克柔、李克章都是被李璟所擒。
而被李璟歼灭、招降、俘虏的沙陀兵更多。前后加在一起,歼灭沙陀军过万,招降和俘虏的也早破万。
特别是朔州城一战,李璟更是挽狂澜于既倒,避免了大军的崩溃。
拿着笔,正写报捷奏折和论功奏折的郑从谠突然一阵恍惚。先前还没感觉到,现在一笔笔的算起来,真真是吓了一跳。李璟用兵,就如疱丁解牛,每次都是恰到好处,决不会浪费一点兵力。
一击必杀,一击即走,这似乎就是李璟的用兵特点,从不和对手硬拼,每次战斗都是占据着完全的优势。
这真是一个用兵如神的年青人啊,要不是李璟率兵前来,这一次的平叛绝不会只用了半年就打赢了。他也有心想要奏请朝廷把河东节度使之位交给李璟,有李璟这样的人在,代北这块混乱之地,绝对会安安定定的。只可惜,他终究是太年青了。年青本不是问题,可问题是他既年青且又无显赫身世支撑。
不过最后,将此次平叛诸镇的功劳,郑从谠还是一笔笔的写了上去。平叛第一功,自然是李璟,一笔一笔的全写在上面,哪年哪月哪天,立下何等军功,都是清清楚楚,这些无人可以抹掉。最后在上奏报捷的折子中,郑从谠认真向皇帝请求致仕,提议由李璟接任河东节度使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