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甄尧的势力,几位老人家不禁唏嘘,杜密生平,对大汉的忠诚,那是毋庸置疑,被太学生称赞为‘天下良辅’。
可谁又能想到,当杜密死后十几年,他的小儿子会在一场战乱中崛起,并走上‘诸侯’之路,并且在而立之龄,打下偌大根基。
父亲与儿子,截然相反的仕途选择,再次令周围几位老人家摇头倾叹。
“老夫女儿,曾与邕于学府中谈起伯高与其妹甄宓之事。当初甄宓及笄时,二人就心有决定,甄宓这些年一直待嫁闺阁,早就过了婚娶年岁,便可知一二。”
“据小女所言,伯高曾说,当他手中权势达到一定高度,便会迎娶甄宓。此一点,无人可改。小女还有言,在伯高心中,怕还是甄宓这妹妹最为看重。”
蔡邕说到这,几位老人家也明白了,甄尧若以现在的身份去迎娶甄宓,那对他的影响根本无法估量,即便他现在手掌大汉半数地域,也是招架不住这些流言碎语。
对于大汉的兴衰,这几位几经沉浮,半个身子都要入土的大汉老人,其实已经看的很淡了。就像他们知道甄尧走的是与他们当年截然相反的一条路,也没有太多恼怒。
但对于甄尧这种恋情,孔昱等人一时间自然是十分难接受,而作为蔡琰的父亲,蔡邕其实心底更是有气。自己女儿,论才学论德操,都是上上之选,现在居然还要为了甄尧取甄宓的事情,来找他这个老头子商量帮忙。
在这些人当中,孔昱年岁最长岁数最高,沉默片刻开口道:“伯喈以为,如今将伯高之身世说出,便可让他名正言顺的迎娶甄家小女?他也是过继入甄府的,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
蔡邕点头,又摇头:“你等不知,张氏曾与邕商议过此事。对于这一子一女,疼爱之余又甚是无奈。挡是挡不住的,如今我等身为长辈,该考虑的便是如何替他善后。”
甄尧的婚事,居然惊动了如此多的老辈大儒,却是他自己也不知道的。他还沉浸于自己举办这次宴会的喜悦中,却没深究一下,自己的人望真的有这么高?能让孔昱这等连天子都可以不加理睬的人物,拖着老迈身躯赶来毋极。
就在众老人商谈之余,文宴又开始了。甄尧没受任何影响,依旧兴致勃勃的给众人出难题。但包括孔家两兄弟、蔡邕、国渊等人,却是有些心不在此了。
直到太阳西沉、霞光照耀,百余人尽兴回毋极城。这一日的文宴,收获最大的自然是甄尧。而其后,便是成就了自己‘狂儒’名声的祢衡。至于其他人中,曹丕神色也颇为满意,显然是有不少士子,被他成功勾搭,答应文宴后就一同回昌邑。
回到城内,将众儒士送入学府,甄尧便走向自家。走入甄府,张瑛几女已经把吃食准备妥当,甄尧便在院中,与众女畅谈今日出游的场面。
听着甄尧说道祢衡舌战大汉众儒,貂婵笑问道:“夫君,那祢衡既有此辩才,为何不将其收入毋极听用?以一敌十呢,不是夫君所需的大能吗?”
甄尧听罢摆手道:“祢衡口才确属上佳,若是出任使者、别驾,的确能一展抱负。不过,他却非我毋极所需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