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德国境内的各邦国,清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去触碰其最敏感的政治独立,而是只在军队领域上做文章。在和平时期,各邦国的军队不再只是只呆在自家老窝不动,而是应当在帝国各地轮值驻扎训练;但逢事起,这些部队也将和普鲁士嫡系混编一处,在同一个帝国的旗帜下执行任务。如此,各邦国的地方军队便能逐渐摆脱其原本宗主所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印,并为今后德国中央政府谋求对军队的统一指挥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力量强大的容克,清英也不可能向他们直接选战,而是采取各种手段徐图削弱了。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策略,便是大力发展他自己所在的霍亨索伦的势力,以求在不使得现有容克利益受到损害的同时、让皇权在帝国政治中拥有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清英已经为今后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定了几个极具前景的发展行业,涵盖了石油、通讯、内燃机、飞机制造等一系列相关附属产业;一旦霍亨索伦家族能在这些领域实现垄断,那么凭借其原本就在土地、铁路、和航海上的主导地位,便足可将一大批容克控制在自己旗下,使他们尊奉皇室的意愿。
此外,便是逐步健全如后世一般的法制,使得容克寡头们逐步减少在漏洞空隙中回转腾挪的余地,徐徐削弱对方的势力。一些行业规范和标准也将以立法的方式被建立起来,将民众的意愿挟持起来以对抗眼睛里只有利益的资本巨头。当然,这些法令的力道便需要仔细审度了。不过在众多国务秘书的智囊参谋之下,谨慎行事的清英也很难做出什么动作过大的举动。
至于经济,对此并无过多造诣的清英便尽数扔给了帝国的部长要员们,让他们去制定各项发展策略。很快的,德国政府要员们便在方向总纲上取得了一致。未来的德国将向东欧占领区和海外殖民地大量投资,并着重建造自己的商船队伍,以便实现如英国一般的海洋贸易和如俄国一般的内部攫取。而与此同时,德国也将继续对从巴格达到科威特的铁路修筑,并以此加紧对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渗透;从某种角度而言,奥斯曼也同样可以看作是一块拥有众多人口和海量石油资源的优质殖民地,既然他们已经在战争中倒向了德国,那么德国就再不应该将它从自己的手中放走。
第625章 东方军售
碧空澄澈,烈日高悬,林间的夏蝉不知疲倦地恣意鸣叫着,仿佛丝毫都没有感受到中欧大地上的秋季的来临。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清英终于为德国在今后各个领域的发展上都确立了一个方向和开端。在外交上,德国将努力把奥斯曼帝国纳入自己的同盟体系,以便让自己的势力全面扩张至中东,从而形成对印度和英属非洲殖民地的直接威胁。在战略上,德国将大力经营此番从英法手中所接收的南美圭亚那殖民地,在扼守英国南大西洋航道的同时,也成为能远望美国的一个重要前哨基地。在谍报上,北美情报局也将在随后的时间里得以建立:由于本位面的德美两国并未爆发战争,德国人在美国境内的行动无疑仍是相当的便利。
与此同时,德国对俄国的武器出售和人口贩卖计划也逐渐实施了起来。无论是新生的红色苏维埃,还是沙俄旧军官们建立的白俄反对政权,德国手中所持有的大量俄制军火,都是他们扩充己方势力的外购首选。俄国士兵们不仅对这些武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十分熟悉,其在修理和弹药补充上的便利更是其他国家的制式武器所无可比拟的;只要各方的军队高层不想看到自己购买的高价武器面临只能一次性使用的巨大折旧风险的话,在有自家货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选用自家货!
而迄今仍旧关押在德国各战俘营和工厂中劳作的俄军俘虏,则更是令当前俄国境内的割据势力们为之望眼欲穿。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都毋庸置疑,只要给予枪支,就能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能够在内战中砥柱中流的军队。现在统一的俄国中央政府已经不复存在,布尔什维克用武力解散立宪会议的做法早已使得各方只能用拳头来解决俄国政权的归属问题:倘能有数万精锐为己方所用,其作用又岂是那些临时从田间强征出的庄稼汉所能比拟?
当德国政府的使节向各方白卫军势力宣布阿列克谢皇储尚在,并表示出能有俄制武器和战俘出售的时候,无论是追求共和的高尔察克、还是心系帝制的邓尼金,他们无不额手称庆,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采购武器和释放战俘的谈判中去。盘踞北高加索和顿河一带的邓尼金手中资金稍少,暂时只从牙缝里挤出了不足一千万卢布的现款来购进军火;而财大气粗的高尔察克则是准备直接支付60吨黄金、折合超过1亿卢布的硬通货,以求同时得到军火和俘虏。对于盘踞在赤塔地区的谢苗诺夫武装,高尔察克径直向柏林方面保证他定会在短期内打通西伯利亚铁路线,以便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实现与德国的交易。
德国与白卫军之间的往来交易,显然瞒不过迁居到克里姆林宫内的苏俄统治者。对于德国政府的这一背叛行径,广大布尔什维克党员都感到震惊愤怒且难以接受:毕竟在此之前,对方已经和自己有了整整十年的合作,双方的不少人员更是在期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过,乌里扬诺夫本人却是对此看得相当透彻:当年双方的蜜月期,是建立在推翻沙皇统治这一共同的基础之上,现在德国解决东方巨患的目的已经达到,其和己方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自然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前沙俄皇太子阿列克谢在柏林受到德皇接见的消息传来之后,则使得苏俄高层更加确定了对方在这场俄国内战中的态度倾向:毕竟能够在自己眼皮底下将阿列克谢救走的,也只有那帮同样在俄国扎根了十年的德国特务们了!
“乌里扬诺夫同志,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克林姆林宫内的病榻前,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斯维尔德洛夫满是忧虑之意地说道,“德国人准备开始向白军售卖军火了,盘踞在北高加索的邓尼金集团能够轻易通过黑海航运得到大量的武器;而东方的高尔察克虽然在西面被我们封锁,可他们还可以利用那条西伯利亚铁路在远东和德国人进行接触!那支在赤塔附近出现的匪帮毕竟力量有限,很难对西伯利亚铁路实现牢固的阻隔;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也没有任何手段去拉拢和支持那帮匪徒,他们被高尔察克消灭或招抚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乌里扬诺夫背倚靠垫,其光亮的秃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过了半晌,他方才缓缓开口道:“既然高尔察克他们能用钱购买武器并赎回俘虏,我们为什么又买不得?依我之见,我们也应当向德国人提出这方面的要求,以扩充红军的实力。相比于偏居一隅的邓尼金和被隔绝东方的高尔察克,我们无疑比这些叛乱分子更具备和德国人实际达成交易的能力。”
斯维尔德洛夫有些不解地说道:“可是乌里扬诺夫同志,德国人还会把武器卖给我们么?他们不仅劫走了前沙俄皇储阿列克谢,现在更是和那些白卫军来往密切;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已经将敌视的矛头转向了我布尔什维克,并选择扶持白俄力量来与我们为敌了。”
乌里扬诺夫淡淡道:“你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点,却并没有洞悉这里面的全部核心。德国政府对苏维埃的立场的确较半年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立即就和我们撕破脸。正因如此,柏林才会将德皇与前沙皇太子之间的会晤定义为亲属间的见面,而德国的报刊媒体也并没有大肆宣传沙皇一家被我们所处决的始末,只是任由民众自发的去酝酿感情。如果德国真的要与我们拔刀相见,其国内媒体早就会以幸存的前沙皇太子为媒介,就我们处决沙皇一家之事展开铺天盖地的宣扬和声讨,又哪里会出现像今天这般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