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长时间,织田家的西线也发生了战事。
由于三村元亲自尽,原備中守护三村家灭亡,取而代之的是毛利家山阳道总大将小早川隆景;自细川时代起就担任守护代的庄家和石川家,是三村家的两大支柱,也落入了毛利家的控制。其中,作为庄家总领的西家庄胜资一门在兵乱中灭亡,由北家的穗井田元资(庄元资)接任一族总领,而毛利元就的嫡四子毛利元清则成为元资的养子,从而继承了庄家在備中国的地位;石川家的地位由清水宗治继承,如前所述,他是石川家重臣、家主石川久智的女婿,趁備中国发生兵乱、毛利家大举进入时,夺取主家的備中高松城投靠小早川隆景,此后在隆景的麾下效命,为他平定備中国立下了极大的功劳。
这样初步安定了備中国的局势,毛利家就可以腾出手来,从容的对付织田家了。
更何况,织田家的势力已经伸进了相邻与備中国相邻的備前、美作两国,还是以死敌尼子家为触角,占据着備前、播磨和美作国交界地带的要地上月城。这对毛利家在備中国的统治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也阻挡了毛利家直接进攻播磨的通道,是毛利家绝对要拔除的。
六月初,趁着柴田胜家在北陆战败之机,毛利家再次召集领内所有军势,向上月城及播磨国发动进攻。其中,毛利辉元亲率三万五千人,由安芸国吉田郡山城出阵;小早川隆景由備后国三原城出阵,率领两万八千军势;吉川元春由安芸国北部的日野山城出阵,率山阴的两万三千军势;另外还有作为盟友的宇喜多家,也由宇喜多忠家率领一万人由備前出阵。
不得不说,这个出阵人数实在太震撼了,比平定備中时的八万军势更加庞大(历史上第一次上月城之战,毛利方的配备确实和这一样,甚至还多出海上村上家的七百战船,总人数超过十万人)。虽然毛利辉元把本阵设在備中高松城,没有前往战场,可是围攻上月城的总军势依然达到六万一千人之多,很快就将上月城团团包围。
面对气势汹汹的毛利家,羽良秀吉显然是急了。尽管这些军势是以农民足轻为主,有些人甚至以锄头、竹枪作为武器,战力非常的有限,但是蚂蚁多了,也能咬死大象的。别的不说,光凭这个人数,就已经足够吓倒不少豪族吧……他迅速派人向信长告急,然后尽力在播磨收罗了一万七千足轻军势,前进至离上月城两公里外的高苍山布阵。
信长原本还没有放弃出阵北陆的计划,可是毛利家的威胁,显然比上杉家要大得多。上杉谦信的军略虽然厉害,却要受限于家中领地的规模和位置,只要紧守越前这一隘口,他就不能对畿内造成多大的威胁。可是,播磨国却位于畿内的边上,若是让毛利家占领了这一国,那么畿内恐怕就不得安宁了,之后想再将之夺回,肯定要大费一番周折,并且还得努力收拾播磨的人心。
他迅速作出决断,暂时放弃了北陆攻略,向播磨派出了三批援军。第一批是摄津的荒木村重,第二批是畿内的佐久间信盛,第三批是由织田信忠代他率领的直属军势。同时,他命令我出阵備前,逼迫宇喜多忠家一路退兵;命令明智光秀尽快结束丹波攻略,然后兵进山阴,分担山阳播磨方面的压力。
接到信长的命令,我立刻开始动员,准备向備前国出阵。由于势态紧急,我同样将军势分为了两批,第一批是直属的精锐、水军和讃岐国人众两万人,他们可以迅速在讃岐宇多津港集结,然后跨海攻入備前国的儿岛郡,威胁儿岛郡北面宇喜多家本城冈山城所在的御野郡;第二批是土佐、阿波、伊予三国的军势,可以召集到两万五千人左右。这批军势由周景、细川真之、蒲生赋秀、蜂屋赖隆率领,战力要比直属的八千军势差许多,所以如果第一批军势能够达成目标,那就最好不动用他们。
佐竹宣秀作为近侍,很多时候也担任我的右笔,负责记录公文,同时熟悉家中的事务。他听从我的吩咐,给土佐的周景、阿波的细川真之、以及伊予的蒲生、蜂屋两家分别拟好出阵命令。不过,我从他的脸上,似乎看见了一些疑惑。
“宣秀,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我含笑问他说。
“只是有些不同的看法……不,应该是我过于鲁钝,还没有弄明白父亲大人的战略吧!”他认真的摇了摇头,“毕竟,这是您和诸位殿下共同的决定,肯定是非常稳妥的。”
“没关系,什么都可以说。这只是私下的讨论,所以不用有任何的顾虑。”我鼓励他道。
“是,”他听命放下了毛笔,向我欠了欠身,“看到您把军势分成两批,我就在想,为什么不分成两路呢?一路威胁備前国,一路直接进攻位于因岛北面的備后国三原城,甚至由广岛湾攻入作为毛利家大本营的安芸国,逼迫小早川隆景或者整个毛利家大军回防……这样的解围效果,应该比单纯攻击備前更好吧?”
“你的想法很有灵性,而且长期帮我整理书房,对这一带的地图也非常了解,”我首先表扬了他的可取之处,“可是,仅仅根据地图来制定计划,是完全不够的。備后国和安芸国是小早川家和毛利家的大本营,我们在两国毫无根基,贸然进入的话,没有把握能够获得什么战果;而且毛利辉元的三万八千军势还在備中,完全可以单独回防,不去动用攻略上月城和播磨国的六万多攻城军势。这样的话,不仅那一路军势可能陷入险境,而且对大局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