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页

可能够看清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妥善的加以应对,在朱雀营的压制之下,曹军虽是不计生死的忠实执行着将军的军令,将手中的箭矢倾倒向正在冲击之中的燕军士卒,可无论是强度还是密度比起正常的守城战而言都有着很大的降低,漫天飞舞而来的石弹给了城头的曹军箭手巨大的威胁,通过一日夜的不断攻击之后,朱雀营的那些射手们在距离感的把控之上显得更为精准,今日的战局之中已经很少出现石弹力道不足的现象了,对此李铁牛有着明确的要求,在把握精准度的情况下宁愿过头也不能力有未逮,因为那样将会误伤自己的同袍!

冲击之中的辽东营士卒不断有人中箭倒下,这样的伤亡是不可避免的,就算是朱雀营也不可能完全封锁曹军的防御,不过比起以往对坚城发起的冲击,今日燕军士卒冲到乐平城下所付出的代价明显减少了很多,高顺沉稳的面容虽然不带一些波动,可心中也有欣然之感,眼前的一幕至少可以证明这个战术是行之有效的!可随即他的目光就变得更为凝重起来,冲到城墙根下的先头部队已然开始架起云梯攀爬城墙,此时朱雀营的攻击还是没有停止,在此时还要对城头敌军进行继续压制是要承担很大误伤风险的,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时刻。

这样的变化再一次出乎了乐进的意料之外,他想不到进入实际的攻城作战之后燕军竟然还敢用发石车保持着对城头的压力,朱雀营分得清同袍与敌军那些乱石可是敌我不分的,难道燕军对于攻城器械的控制已然达到了如此精准的程度?很不幸辽东军士卒其后的表现便验证了乐进的这个猜测!敌军的发石车再次展现出了极致的精准!当然其中不是没有误伤,可飞石打击最多的还是城头守军,使得他们难以集中全力对自云梯攀爬而上的燕军士卒进行强力有效的打击!

就在辽东军士卒竖起云梯的同时,李铁牛与高顺之间有过片刻的眼光交流,铁牛的目光中带着询问之意,是否要将攻击范围稍稍向后延伸以尽量避免误伤,可高顺的眼神却是那般的坚定,加大攻击距离固然可以减少误伤同袍的几率,可相对而言对敌军的打击强度亦会减弱,如此一来他们就有更多的余力能对攻城士卒进行打击,同样可以加大部队的伤亡,两者相比,高顺宁愿付出误伤麾下士卒的代价,在战场之上为了战局的胜利统军大将们的心中不能有半点软弱之情。

李铁牛没有丝毫的犹豫,此战高顺的意志就是军令,他不能抗令不遵!但在场众人很明显就可以感觉到燕军开始攻城之时朱雀营发射的频率要比刚才稍稍慢了少许,射手们对于发射显得更为的专注,身为大将敬方必须要在战场上做出必要的取舍,可将自己同袍伤在手下的那种感觉是朱雀营士卒不愿接受的,这并非不尊军令而是一种下意识的行动,此时他们手中握着的已然不仅仅是襄阳炮轰天炮的发射机关了,更有着奋勇拼杀的同袍们沉甸甸的生命!

第九百二十二章 严丝合缝

朱雀营攻击的放缓高顺第一时间便感觉了出来,两道浓眉立刻蹙起,不过片刻之后便舒展了开来,身为大将在用兵之时当弃则弃是应有之道,战争本就是无情之事,尤其是攻击坚城,在双方实力相若的情况下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想将其拿下无异痴人说梦!可战略上的放弃是一回事,亲手击杀自己的同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他还只是下令,朱雀营操纵轰天炮的射手却是亲力为之,那种心理上的阻碍是难以逾越的,能够保持攻击依然证明他们足够强悍,很难再过于奢求!

不过轰天炮攻击节奏的放缓也不是没有所得,石弹的准确性又得到了一些提高,原本在攻城战中面对对方的滚木礌石,金汤沸油,攻方士卒脑浆迸裂,不成人形的惨状是常有之态,可今日这样的场景不但发生在辽东军士卒身上,也有着很多的曹军守军被飞石击中,身躯被巨大的力量打的飞落城墙,更有甚者当头而下,便是一阵红白四起,亦只有在攻城战中才会出现如此景象,说是人间炼狱也决不为过。

面对燕军精良器械出乎意料的打击,乐进麾下的曹军士卒展现出了身为精锐的勇气与斗志,同袍惨死的场景并不能对他们起到多大的影响,依旧不顾生死的冒着飞石打击着顺着云梯攀爬而上的敌军士卒,对于百战老兵而言,这些寻常人眼中恐怖至极的惨境早已是家常便饭,上了战场你不但要学会漠视别人的生死,自己也不例外。

燕军在攻城战之中采用的这种全新战术是乐进从未见过的,甚至在脑海中就不会有半点这般的想法,不过高顺一旦将之施展出来,他就立刻发现了其可怕之处,心中更为燕军创新的勇气与各部之间的精妙配合所深深震撼!在正常的认知之中,一支军队是否强大取决于士卒的素质和训练的强度,在这一点上乐进自问麾下陈留营比之燕军绝不遑多让,青州一战曹军之所以在鏖战之中处于下风原因就在双方士卒的身体差距,这一点不是统军大将能够加以改变的,可今日乐文谦对强军的定义因为眼前这场大战有了改变,先进的战术可列其中。

当然现在不是佩服敌军和研究军事理论的时候,曹军的防御虽然很快的组织起来,可在对方的骚扰之下始终难以全力对攻城的辽东军士卒做出打击,方才乐进已然调了千余名精锐士卒在城池阶梯之下待命,这些战将在实战之中的眼光和对形势的分析是无比精准的,这个局势在乐进眼中一看即明,采用了这个发石车配合步军冲击的战术之后,双方争夺的要点就定在城头的短兵相接,眼下辽东军先锋冲上城头之势已然不可阻挡,既如此他就要立刻做出改变与其决一死战。

乐进对战况的判断丝毫不差,城墙上的纠缠维持了小半个时辰之后,燕军先头部队奋勇杀上城头,与陈留营守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当然这个局面亦在赵云高顺等人的意料之中,也正是步炮协同战术运用在攻城战之中的精髓所在。作为攻方登临城池乃是破城的一个必然步骤,而在此之前敌军城头的猛烈打击将会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点几乎无法避免,也成了这个时代所有将领之间的共识!而今日的乐平之战燕军用一种新颖的战法颠覆了这个一般理论,辽东军先锋营在登上城楼之前虽也有所折损可比之以往的攻城战,这个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比汉中乐平两处就足可见燕军战术革新的成功。

不过登上对方城头只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接下来的短兵相接就是毫无花巧了,双方比拼的就是绝对实力,因为在此时朱雀营就不会继续以轰天炮攻击城池了,敌我双方绞杀一处一炮不分敌我的下去必是玉石俱焚!高顺对于自己亲手带出来的这支辽东军有着充足的信心,短兵相接之中他们的战力不在天下任何劲旅之下!但玉石俱焚在理论中也可作为一种战术保留而存在,真正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此种战术说不得便有奇效,只是不到万不得已这把双刃剑高顺绝不会施展。

在朱雀营同袍的掩护之下能够如此顺利的登上乐平城头,辽东军士卒本就高昂的士气自然进一步提升,他们勇猛无比的跳下城垛面对人数众多的曹军守军亦毫不畏惧的奋勇拼杀。不过少了威胁巨大的漫天飞石之后,陈留营的战力也恢复了正常,至少在对方初登城头的一刻守方士卒在人数上是处在巨大的上风的,一方士气高昂,一方以逸待劳,两军甫一接触厮杀便立刻进入了高潮!作为首先登城的先头部队,辽东军士卒的选择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生命去消耗更多的敌军。

乐平的城池比之汉中城规模稍小,城墙的厚度在一丈五尺左右,出于稳固的设计,城头比之根基要窄小一些,宽有一丈的城道便是双方士卒争夺拼杀的主战场,而在如此狭小的战场环境中厮杀,士卒的伤亡比之野战之中更要增加许多。曹军以三人到五人组成一个小的战队来击杀不停从城下攀爬而上的燕军官兵,此时的交锋中双方使用的兵器大多都是朴刀,长兵器在这里施展不开且还容易造成同袍的误伤,小而灵的团队组合更为适用与这样的战场,对此乐进自然深知,倘若一拥而上不但发挥不了守军的人数优势反而会自相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