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英吉嗯了一声,带着剩下的几名白甲亲卫向徐皓月和英若兰躬身行礼,望着徐皓月拉着英若兰的手跳下地道远去,跟着地道内传来搬运泥土的声音。英吉带着人将地道填实后,命大家退出屋去,跟着打着火折子,一把火将禅房烧了起来。

英吉掩上门走出屋后,冲着手下道:“快去禀告东京府尹,就说大将军被仇人王文昭劫持,命官府速派兵马到来。”

望着冲天的大火燃起,英吉长出了一口气,猛然屋内一阵剧烈的爆炸声传来,屋外的英吉等人都被气浪震倒在地,众人面面相觑,英吉怒骂道:“谁他妈的放了轰天雷?”众亲卫都是摇头,跟着英吉才想起来,一定是王文昭这狗贼身上绑了轰天雷,还好适才徐皓月没有给他剑,否则让他抽空点了身上的轰天雷,屋内的人只怕没一个能跑的。但又觉得不对,王文昭被擒前后拼死点火的话,也不是没一点机会,或许王文昭最后放弃了同归于尽的念头,总之他到底为何最后一刻放弃了这个念头已经没人知道了。

当日大相国寺的爆炸声震惊了整个汴京城,事后官府迅速封锁了大相国寺,大理寺、刑部、兵部纷纷派出官员侦审此案,最后察明乃是当年造反叛贼王文昭意欲报仇,在禅房内布置了火油和轰天雷,趁大将军徐皓月和他夫人到大相国寺听愧悔大师讲经之时,引燃火油、轰天雷行刺。适逢重臣李重进也道寺内进香,意欲搭救却不想也一同葬身火海之中。

本来此案疑点甚多,但徐府家将、大相国寺的和尚都是众口一词,加上太后符玉清亲自到现场看了之后,也采信了这个说法,所以上下一致都如此定案。

数日后汴京城内全城缟素,太后符玉清下旨以亲王礼制厚葬之。出殡当日,全城素白,数十万军民百姓哀哭不止,送别了大周这位不败战神。

站在宫城的门楼之上,眼望着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出城而去,符玉清长叹一声,手中抚着一本书册,喃喃说道:“你留下的风语堂哀家会善用的,想不到原来你连哀家身边都安排了人手,要是你真想取而代之,哀家就算再会掌握人心也是无用的。还好你真是个忠义之人,祝你一路顺风吧。”

徐皓月死后,符玉清将他身上的重权悉数收回,亲自总揽大局,选贤用能,治理国家,直到数年后柴宗训亲政,才将朝政交给柴宗训,自己则幽居深宫之中,直到终老。符玉清当政之时,大周政局平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经历了战乱的天下得到数年休养生息的时间,为日后大周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多次在柴宗训当政出现失误的时候力挽狂澜,死后谥号为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

而符玉清之后听徐皓月的话,对于儿子柴宗训并没有太过强势管教,只是淳淳善诱,母子关系一直和顺。柴宗训亲政之后,自恃国力强大,出兵讨伐吐蕃、西昌回鹘等西域各国,手下有名将杨业、曹彬、潘美以及后起之秀徐子茗、张林宇、秦翰等将,果然开疆拓土远至西域,扬大汉雄威于域外。但在他讨平高丽国之后,大肆扩建水军,以二十万兵马跨洋讨伐倭国,却想不到大军远渡遇上台风,全军覆没。

大周受此打击,精锐尽丧,损失名将曹彬、潘美等人,域外各族一时间蠢蠢欲动,柴宗训深受打击。危急时刻符玉清又在出山,力挽狂澜,稳定局势,激励柴宗训,终于帮助他渡过了这段极为困难的时期。之后大周罢兵,交好各国,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在柴宗训五十岁那年,又再次出兵讨伐倭国,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之后,大周兵马顺利占领倭国。跟着大周又攻取中南半岛,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东南亚。

自此大周版图已经冠绝天下,柴宗训卒于五十六岁,死后谥号毅武孝仁文皇帝,庙号周太宗。

……

当日徐皓月和英若兰离开地道之后,便即乔装上了马车出城。到了城外码头,却见童虎头、童银姑、刘小惠、英凝雅、英秀依等人都在船边等候。

徐皓月和英若兰上到前来,众人都是依依不舍。童虎头上前黯然道:“先生,走水路可以一直回到淮南的。”

徐皓月点点头,看着众人,心中也有些难过起来,跟着强笑道:“大家别担心,我和夫人会回英山的,到时候你们南下便可,我们又不是不见面了,你们只是现下还不能离开京城而已,等事情过去了,你们再回英山便了。”

童银姑走上前来哭泣着说道:“徐大哥,你答应我,等我回到英山,你一定会在英山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