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不再说话,在他想来,这样的选择没有错误,屡次遭受白眼之后还出于民族情感帮助汉国防御来自匈奴的威胁,这已经尽到了义务,不然的话他早该在吞并了吕炎部和蒙昭部调转方向前往辽东发展。在辽东潜伏三到五年,整军亦完善军备,等待准备完毕再卷土重来,那时才是真正往西的时机。
当然,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林斌的潜伏方案再一次破产,他无法潜伏就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善军备。那么该怎么办呢?他只有从淮南王的反叛势力和汉国的皇权势力获得物资,不然想要西进永远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而在这个时候,匈奴的王爷们终于吵够了,他们虽然不情愿,但是做出了无比正确的选择。他们决定打,但不是这个时候打,应该先赶造攻城器械,做出足够多的盾牌,再挥兵进攻。
第一百九十二章 阵战之道(三)
广牧附近不是戈漠就是草地,想要建造攻城器械需要从三十里外的地方搬来木材,因此匈奴人的进攻计划足足耽误了六天。
六天说多不多,但说少也绝对不少。在临战时,一刻钟都有可能会改变最终战局的结果,何况是六天?
林斌抓住了时机巩固防御工事,同时还派出小股的骑兵在夜间袭扰匈奴人各部,此举起到了扰敌作用的同时,匈奴人的士气越加低落。他在前线与匈奴主力对峙期间,黑旗军与休屠王、楼烦王的作战分出了胜负。
黑旗军虽然仓猝迎战,但却是属于以逸待劳的那方,蒙昭率军迎战穿越了戈漠过来的休屠部和楼烦部。最开始蒙昭准备不及,黑旗军迎战兵力比之敌军少,致使黑旗军与休屠部和楼烦部展开的是一场相对比较公平的厮杀,一个昼夜的厮杀却为蒙昭换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等待黑旗军援军到达,蒙昭于广牧东南方向的戈漠边缘围困了休屠部、楼烦部。
楼烦部和休屠部既然是穿越戈漠而来,那么他们就无法携带牲畜,只能带着够吃三五日的干肉,水源也注定在穿越戈漠时消耗掉大部份。他们本来打的主意是‘就敌于粮’,撞上迎战的黑旗军让‘就敌于粮’的策略破产,后来被围困,万余大军的粮食、水源都被消耗个干干净净,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选择:其一投降;其二战死。
曾经提到无数次,这个时候没有形成民族观念,华夏人或许还有点忠心某人的情操,但是草原人的眼中只有生存,只要能够活下去,草原人并不介意归附于谁。
有了以上的解释,休屠王和楼烦王在接到蒙昭发去的劝降书时,考虑到自己战败后回去也没什么好下场,他们直截了当的回复:愿降!
林斌已经接到了蒙昭的战报,后方的威胁已经解除,那颗悬在心口上石头总算是落下去了。他吸取了前次的教训,命令蒙昭依照需要多设哨卡,提防匈奴人耍出同样的把戏,严令蒙昭必需亲自监督。同时,他没有任何思考,直接命令蒙昭派人将投降了的休屠王和楼烦王押解到前线。
此时,休屠王和楼烦王还没有押到,匈奴右贤王部、右谷蠡王庭部、菰浑部、屠申部、黑羊部、泽延部、等多部匈奴军队却是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这些匈奴部落的首领们按照匈奴的古传统先是在阵前的石头堆那边看部落的萨满蹦蹦跳跳,兴致高昂的跟着喊了几句“昆仑神啊”,忙得可谓是不亦乐乎。
依稚斜和稽善猫在一边,他们俩的脸色都是又喜又忧。喜者:攻城器械都造好了,有了攻城器械那堵矮墙不难攻下。忧者:派出去袭扰汉军后方的军队情况不容乐观,要是有效果的话,驻守在前面的汉军不会那么镇定。
“休屠王和楼烦王有没有可能根本没有穿越沙漠,而是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