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这也是陈元康能得高欢、高澄两父子喜爱的原因,不止有能力,又善于逢迎谄媚。

高澄有闲心与幕僚拿四季之阳说事,证明他已经下定了决心,无需王伟再去剖析宇文泰为何不会出兵。

就蜀地那般闭塞,消息传过去都不知道要多久。

阿史那土门不按历史剧本走,高澄缺乏足够情报,不能洞悉一万三千里以外金山脚下突厥人袭击柔然的计划。

宇文泰窝在成都,就能对北疆之事洞若观火,只能说是天方夜谭。

怎么!小高王一个穿越者都没这种金手指,你宇文泰一个土著凭什么开挂。

高澄如今能得知漠北具体消息,是铁伐派来信使通报,等宇文泰听闻北疆变故,却不知详情,再去动员军队、调集物资,别说能不能向北突破陇山之险,向东完成刘皇叔未竟之业,凭高澄在关陇、江汉布置的军力,只怕宇文泰好不容易冲过山区险阻,高澄都快回师了。

至于库莫奚、契丹等族,都把眼睛放在漠北,这时候哪敢来捋高澄的虎须,吐谷浑则更不用说。

既然打定了主意,高澄立即发布各项指令,除去此前动员的京畿军四万骑卒之外,又下令再动员剩余五万步卒中的四万人,将随他北上并州,与晋阳二万鲜卑战兵汇合,共十万人马出塞。

同时命令高季式火速赶往秦州与潘乐交接陇右骑卒指挥权,再派陕州军三万协防关陇,由潘乐与镇守关中的王思政分别统领。

而高季式则率陇右一万骑卒由此前曾出使突厥之人为向导,趁其主力东出,直驱金山,捣毁其后方,特别强调无需俘虏妇孺,出塞以后,为了掩藏消息,沿途不留活口。

高澄可没有萧衍的妇人之仁,他的仁慈一面,只展现给治下良善百姓,毕竟是早年间能出馊主意践踏关中禾苗,又将责任推给贺六浑,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家伙,啥事情干不出来。

什么对于现代人来说,战争与平民无关。

在他强盛的时候,这种道理显然是不存在,若是身处弱势一方、受侵略一方,也许会振臂高呼,希望对方莫要屠戮自己子民。

高澄也不是不想要妇孺俘虏,毕竟突厥女子的风情他还从未领教过,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白种特征的突厥女子,别拿敕勒妇人糊弄事,当初秃突佳可为自己送来过高车敕勒姑娘。

只是深入极西之地,能活着回来就已经很难得,再让高季式带回大量妇孺肯定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