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刘邦亲自审问蒯通,问他是不是曾经劝韩信自立过!蒯通十分爽快地回答道:是的!要不是韩信那个小子不听我的话,哪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刘邦见他承认了,就直接对身边的武士说道:煮了他!而蒯通呢,却立即大叫:不服!

刘邦就奇怪了,这人承认自己的罪名那么爽快,怎么又不服自己的判决呢?于是又问他为什么不服?

蒯通就说:狗吠尧帝,非是尧帝不仁,而是因为尧帝不是它的主人罢了,也就是各位其主,没有什么好怨的!刘邦听了这话之后,就释放了他。

这就是谋士了!

(本文只是稍稍引用一下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说蒯通劝韩信自立是为了帮助项羽,因为他曾经是项羽的手下,他劝韩信的时候,韩信虽然重兵在握,可是手下大将都是刘邦的亲信,能信任的只有一个谋士李左车,而且,韩信的大军曾数次被刘邦整编过,会随他叛变的可能性很小,所以,韩信不敢冒险,才没有采纳蒯通的建议!而且,史上记载,韩信曾数次见刘邦处于危局之中而不救,可见他不是不想叛变,而是实在没有机会!还有,就是韩信临死前,曾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既可能是后悔当初不敢冒险,也可能是想害蒯通一把,谁叫他把韩信的野心给说了出来,并且让人给知道了呢!)

谋士,只需要一句话,面对某些明主的时候,就足够脱身了!这句话就是“各为其主”!

郭图等三人打得就是这个主意!

袁绍要是成功了,他们就是相当于再创一朝的功臣,在历史上也会留下智谋过人的美名,并且他们的地位也只会比以前更高!而若是袁绍败了,他们也可以推说自己是“各为其主”,以当时社会对他们这种“士”的态度,能够活下来的可能性足有九成!(三国中,张绣对曹操降、叛、降,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大将典韦,可最后曹操还是没把他怎么样,虽然他是武将,可也能说明一点问题,那就是各诸候对有才者的态度!)

于是,三人密谋过后,开始鼓动袁绍!

袁绍虽然见识不错,可耳根子一向软,再加上这三人又鼓动过他那脾气暴躁的二儿子袁熙,还有喜欢权位的刘氏夫人,刘氏夫人又有袁尚为先锋,这么多人一起劝,袁绍招架不住,终于决定再一次拉杆子,占山头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算计

知道了袁绍的图谋,可许成并没有将这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袁绍不过是一只秋后的蚂蚱,再怎么蹦达,也不过是最后的挣扎罢了,严冬一至,他也就完了,而且北方现在好像已经快到冬天了吧!

小事不用着急,可还有大事!他一向对曹操最为看重,虽说曹操几次都没有能把他怎么样,反而在他手上损兵折将,可是,那是曹操,从刺董失败之后只身逃出洛阳,到独占州郡,历史上还曾被数次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可他都挺了过来,而且,越来越强大,他身边的也都是极有本事的人,这样一个强敌,在将他彻底的击败之前,绝不能掉以轻心!

而现在曹操那里正被江东军闹得热火朝天,有着大把的时机可趁,若是不赶紧行动,可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说许成要用什么方法去打曹操的麻烦,曹操一方也正对许成派出董昭和荀谌来到许昌闹腾了一阵感到莫名其妙呢!

曹操倒是没急着想许成这一招到底是想干什么,他担心的是郭嘉,董昭他们说的没错,郭嘉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自从在荥阳回来以后,曹操因为那头风之疾,不得不将权力下放,虽然说他手下奇人谋士不少,而且,也都对他是忠心耿耿,可是,这些王佐之才,大多数并不擅长军政之事,就像荀氏叔侄,他们的才华大都在内政方面,只能偶尔出出主意算计一下,而在军事方面能拿得出手的,水平够看的,也就是郭嘉和程昱那么寥寥几个人,但这其中,程昱也只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大局观上,整个曹营,就只有他曹操和郭嘉能行了。